綠田園電子通訊號外

農地消失之謎

政府自 2008 年起,開始進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規劃研究,計劃將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發展成三個合共容納約十五萬人口的新市鎮,現正進行第三階段的諮詢。但綠田園基金與其他本地約三十個環保及農業關注團體卻發現,在規劃下,將有大幅農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令人充滿疑團的發展用途,例如不合比例地多的教育用地、未明所以的特殊工業區,以及不少中及低密度住宅。

還有很多農地?
政府在新聞公告內表示,受計劃影響的常耕農地估計有 22 公頃,而按政府的新規劃,已預留了 54 公頃的農業用地。此外,農戶還可到規劃中的自然生態公園內耕種(自然生態公園面積 37 公頃,但文件內無提及是否 37 公頃都可用來耕作,故此可耕作面積不詳),或者自行到其他地方購買或租用農地復耕,漁護署會向農友或準農友提供租耕農地協助。新聞公告還特別點出,現時香港已規劃為「農業」用途的土地約有 3,280 公頃,而仍在耕作的農地約為 730 公頃,意即還有 2,550 公頃可供各位想耕種的港人耕作。

不是說政府的資料不是事實,只是可能不是事實的全部。

常耕地與耕地
首先,關於損失農地的面積,政府說是 22 公頃,但這個數字跟團體估算的最少 98 公頃,或者單是坪輋受影響的農地已經有 50 公頃相比,相差甚遠。這可能與政府說的是「常耕地」,而團體說的是「農地」有關,不過,因為公告內未有說明怎樣才算是「常耕地」,故此要問清楚才可以比較。

對比時間
另外,就是計算損失的起始時間,是用今日仍在耕的農地面積與將來比較,還是用開始規劃時的情況與將來比較。自從特首在 07-08 年施政報告中表示要發展這三地,地主已經用不同方法要佃農離開。與當區農友閒聊時得知,有田主在租約期滿後將田租提高多倍要農戶知難而退,有地產商在收地後將田地用鐵網圍起,任由野草叢生,亦有發展商甚至發律師信、法庭傳票等,要小農離開。於是,幾年下來,農地自然大幅萎縮。如果政府是以今日的農地面積來計算,損失當然會輕得多。

有地耕不得
還有,就是農地的實質供應問題,根據前述公告,香港現時還有 2,550 公頃農地可供農戶租用。但實情是本地有機農戶大都有覓地擴場困難的苦惱,亦有不少新入行者找不到農地。漁護署的復耕計劃聽說已約百人輪候,但他們同樣難以覓地供有興趣者耕作。在農地可以容易改變用途的情況下,田主都寧願將土地丟荒,方便隨時出售或作發展。

公開資料讓公眾討論
此外,根據政府的諮詢文件,我們只見一幅幅「幸福家園」的圖像,但要建立這個「家園」,香港要犧牲些甚麼才可達至呢?圖像以外,香港還可以有其他選擇嗎?政府應將資料公開,好讓公眾可以參與討論,例如新規劃中原來農用地的面積、在耕農地及農戶數、新規劃農地準則(是剩下來無其他用途的土地,還是有足夠農業配套的耕地)、新規劃為農地的土地業權誰屬、農戶可以怎樣租用等等。

聯署要求
故此,差不多三十個環保及農業團體發起聯署,要求政府保地於農,我們要求:

1. 確立農業的整體價值
2. 制定全面的農業政策
3. 確保農地零損失 

諮詢期將於 8 月底結束,如果你希望政府支持本地農業,請盡快將你的意見向政府表達:

。我們的聯署聲明及提交意見書的網上平台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政府網頁

綠田園基金是一個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於 1988 年由一群關心現代農業、關心人類環境的人士所組成。我們一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及綠色生活訊息,並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綠色教育活動。在粉嶺的鶴藪,建有全港第一個有機農場,在荃灣,亦建有全港第一個大型長者社區園圃。在這兩個場地裡,我們開展本地的有機及綠色生活教育工作,讓參加者藉著接觸泥土,體驗自然生活。現在香港有數個商營機構的名稱與我們雷同,如公眾對本會工作有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絡

電郵 / Email Add:info@producegreen.org.hk
電話 / Tel:2674 1190
傳真 / Fax:2674 8077
地址 / Address:新界粉嶺鶴藪村 18 號 / 18 Hok Tau Village, Fanling, N.T..
網頁/ Homepage:http://www.producegreen.org.hk


查看《綠田園電子通訊》資料庫 / 成為綠田園基金會員 / 昔日《稻草人》及即期索取地點 / 香港有機生活指南及有機地圖 /
成為綠田園基金義工 / 購買綠色紀念品、農耕用具和農場刊物 / 認識「甚麼是有機耕種」 / 了解本地有機標準及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