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閣下未能閱讀以下電郵, 請瀏覽網頁版本
若您希望停止收取由序言書室發出的宣傳推廣活動電子郵件,請按此
+852 2395 0031
首頁    關於我們    二手書架    活動重溫    銷售排行    臉書/FB    每月會訊    序言書架
序言書室24年8月號會訊*

推介:

預購劉偉成《窗池不皺》

通告:

序言書室2024年7月暢銷書榜
每月新書

書介:

【獨立書店每周一書】
《老派工作是潮的:從傳統勞力到職人美學的新社會學報告》
《沒有規則的競賽:阿富汗屢遭阻斷,卻仍不斷展開的歷史》
《她的世界史: 跨越邊界的女性,伊莉莎白.馬許與她的十八世紀人生》
《哲學未來書》

預購劉偉成《窗池不皺》
預購劉偉成《窗池不皺》

 
作者:劉偉成
出版社:石磬文化
責任編輯:羅樂敏
美術設計:蘇麗平、許維倫/mmmmorstudio
校對:陳澤軒、周怡玲

定價:$128 , 預購價:$100.00
預購均為作者親筆簽名本
預購連結:https://forms.gle/7RYZEzS3iT7v56jT7

到書日期:預計2024年9月初
取書地點:序言書室
 
簡介
一扇窗櫺連結空間的內外,但並不貫穿,僅是讓窗內人照見、觀看、眺盼未達的遠方,這恰好形容近年香港人面對道別和思念、想望和失落、欲動與未動的心境;窗池浮景如湖水,隨風也未皺,似不可能,也未必不可能,更像一種修為和期許,提醒人在亂世中穩住自己的心。

《窗池不皺》是劉偉成繼二零二零年《果實微溫》後,一再深挖自我的內核、讓靈光乍露於日常生活的作品。全書八輯,由首十八幅「窗池」小景牽出七輯七十多首對世情的體悟,哀樂跌宕,義憤中有懷想,驚懼裡有清通的觀照,深淺如鏡自知。

第一輯:窗池不皺
第二輯:回憶不來悔
第三輯:化身靜物
第四輯:既見歲月
第五輯:戴天茶具
第六輯:獸之呼吸
第七輯:考現學說
第八輯:燈猴不滅

作者簡介
劉偉成,香港土生土長,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系哲學博士,從事統籌出版事務工作,又於本地大學兼職教授寫作、編輯與出版相關課程。曾出版散文集《持花的小孩》、《翅膀的鈍角》和《影之忘返》;新近出版詩集《陽光棧道有多寬》、《果實微溫》和《窗池不皺》。二零二一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
序言書室2024年7月暢銷書榜 更多書榜>>
書目推介 更多推介>>
【獨立書店每周一書】

新時代的來臨下,我們眼見許多主流媒體因為新時代法律而被查封,或解散,其中就有一向以新書推介向書店徵文的立場新聞。作為獨立書店,我們也關心在立場新聞欄目【獨立書店每周一書】的去向,以往立場新聞一直以此欄目,向我們邀稿介紹書籍。但我們更希望,不管在哪個時代,不管奉行哪條法律,都能掮負起傳播知識及社會交流的責任。所以我們將繼續繕寫、編輯【每周一書】的工作。

現已有十多間香港獨立書店參與,每周更新,網址如下:
https://hkbookstoresweekly.wordpress.com/

TOP
《老派工作是潮的:從傳統勞力到職人美學的新社會學報告(2024新版)》 
作者: 理查・歐塞霍   Richard E. Ocejo
譯者: 馮奕達
出版社:二十張出版
作為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都市及文化社會學的教授,歐塞霍還很迷戀bartender、酒吧老闆、雞尾酒狂熱份子、釀酒業、生活文化媒體與公關公司的社群活力。當代美國的社會學著作已經涉及了各種範疇,但是歐塞霍這部著作,還好像是首開研究大都會中的釀酒業、調酒業等行業的先河。對於香港愛好品酒及熟悉酒吧文化的讀者來說,《老派工作是潮的》也許亦別具吸引力。

歐塞霍在第一章就討論了「雞尾酒復興」這一現象。在與酒相關的產業中,bartender和雞尾酒調酒員可能與社會不同階層的接觸最廣,在技藝方面的變化最大。他們的歷史也可追溯到幾百年前,上世紀30年代(因為禁酒令)也曾經歷了調酒業「去技能化」的低潮期。近幾十年間的科技化趨勢,又把調酒術從一門手藝,變成一門沒有靈魂的科學。百年老店廖孖記與食物安全的衝突,就像釀酒業與調酒業面對禁酒法例時的窘境﹔而廖孖記年輕老闆宣稱食材對公關形象的影響,令人想起調酒業對人際互動要求的重要。大概古老職業往往都要在知識手藝、政府條例、人際關係和公關形象中拿捏其生存位置。

美國的釀酒業更能反映美國政府近一個世紀以來的負面影響,與蘇格蘭愛爾蘭不同的是,美國本色的威士忌都是用玉米製作的。美國威士忌釀酒業經歷了「禁酒令」後,在二戰期間還因為戰備需要而必須製造工業酒精。這些政府干預,對釀酒業的打擊是致命的,令大部份本土威士忌公司沒有再重生。另外,講求細贓味道的雞尾調酒業興起,也對味道辛烈的威士忌釀酒業造成致命打擊。但威士忌釀酒業還是由禁酒時期粗製濫造的私釀,慢慢發展成精釀蒸餾,採用自家材料和獨特「手工」,探索出不同的味道——這意味着,即使是艱難的環境,職人還是會發展出自己的道路。

本書還研究紐約理髮師和切肉師的工作,看起來好像和釀酒業、調酒業不太同類,可是再細讀的話,便會發現這些職業都有一樣其古老傳統、與客戶有親密互動,也是因為其悠久歷史和活潑的人際互動而受「文青」青睞的行業。作者說,在新經濟體系下,如何界定一份工是「好」還是「爛」,和以前已經大大不同。在新一代文青看來,一份這樣「老派」的工作,比起白領或藍領工作都更酷、更潮、更有光環,就算工作枯燥乏味、低薪低利潤,但「因為能自己跟塑造文化的集體努力沾上邊,因而認為自己很特別」,是更重要的,他們也可努力成為星級職人、表現自己。另外,他們對於對錯、職原貌、客人享受服務的感覺、產品的質量,也有屬於他們一代人的執著。


TOP
沒有規則的競賽:阿富汗屢遭阻斷,卻仍不斷展開的歷史》

作者: 彼得.薩里斯   Peter Sarris
譯者: 陳錦慧
出版社:日出出版

《十字軍首役:以聖戰為名的權力遊戲,形塑歐洲文明的重要之戰》

作者: 塔米・安薩里   Tamim Ansary
譯者: 苑默文
出版社:廣場出版
巴黎奧運開幕式,主辦當局炮裝了不少精彩環節,例如找變裝皇后模仿《最後的晚餐》,聖火傳遞重現《刺客教條:大革命》場景等,稱得上是現代國家宣示其多元價值的色彩。其實奧運會本身就是一種大國透過宣示多元融合和普世價值,以展現其國力的一場大騷,只可惜塞納河的水質並不怎麼樣。

與這種世界舞台截然相對的,是亞非拉內陸深處,很多我們認為是保守、野蠻、殘忍的國家,比如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阿富汗。這次談的是《中斷的天命》的作者塔米.安薩里(Tamim Ansary)另一部關於阿富汗歷史的著作《沒有規則的競賽》(均由廣場出版),也是坊間不多見的由阿富汗人書寫自己國家的歷史。說到阿富汗歷史,不能不提住在阿富汗南部的普什圖族(Pashtun)。在十八世紀,來自普什圖族的阿赫邁德.沙(Ahmad Shah)崛起,自稱為「珍珠中的珍珠」(Durr-i-Durrani),杜蘭尼王朝就是這樣來的,他的子民還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和有突厥蒙古血統的哈札拉人等。

歷史上從來沒有阿富汗這個國家,其地在伊斯蘭時期,一直被稱為呼羅珊(Khorasan),阿富汗源於人們形容阿赫邁德.沙麾下的戰士有一種「阿富汗特性」(Afghaniyat)。而阿赫邁德.沙本人,據說充滿睿智、善於說服族中長老,這些性格的溢美之辭很符合普什圖人的浪漫想像,他們一直保留着古代部族價值觀,個人勇氣、德性、口才,或家族聲望,既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規則,有時又不是,而現代人的經濟發展觀、自由權利、法治等觀念,在這裡無法生根。這也是作者將此書稱為《沒有規則的遊戲》之原因。

阿富汗境內只有幾個大城市,如東部的喀布爾、南部的坎大哈、西北部的赫拉特、北部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的馬札里沙里夫,全都在國境邊緣,內陸主要是興都庫什山脈及丘陵地區,都以鄉村為主。城鄉之間在權力關係上頗有不同:在大城市內能話事的,未必能號令鄰近鄉村,阿富汗真正的社會核心在鄉村,那裡世代奉行着宗族間的姻親關係、村社宗族的民主制。各地領主有自己的堡疊,清真寺主持(毛拉,mullah)像俗人一樣生活,地位不高。這裡沒有中央集權,不同鄉村各有自己的權力核心,歷代君主都需要遊說這些地方首領。

自杜蘭尼王朝以來,阿富汗就身處於英俄兩大勢力的「大競賽」當中,副標題的「阻斷」(interrupted)就是指列強的干預。英國東印度公司派軍攻打加爾各答時,阿赫邁德.沙已在更換印度的莫臥兒皇帝。後來阿富汗君主多斯特‧穆罕默德(Dost Mohammed)巧妙地採取平衡外交,英俄雙方都想拉攏他但他虛與委蛇。英印當局懷疑他倒向俄方,發動了三次英阿戰爭,均以慘敗告終。後來蘇聯也曾想介入阿富汗內政,「響應」人民民主黨呼籲,推翻達烏德政權,接著就是十年耗盡國力的戰爭。每次入侵者總能輕易佔領城市,然而就是無法在境內絕大部份的鄉村實施有效統治,包括趕跑了塔利班、帶來「議會民主」的北約部隊。

九十年代中期塔利班本來也屬於反抗親蘇聯政權的聖戰士,他們除驅逐親蘇勢力、維護伊斯蘭教,還聲言打倒各地軍閥。對於他們來說,現代性的一切,不管是美國人蘇聯人還是別的人帶來的衝擊,都等同於入侵。前幾年,拜登延遲實施川普撤出阿富汗的計劃,結果又讓我們重新討論「帝國的墳墓」。作者中文版序言的標題〈阿富汗,作為整個世界的一種隱喻〉說明了阿富汗的重要性。美蘇曾在此展開最後一次軍事較量,此地處於全球地緣衝突中心地區,南下可威脅印度次大陸安全,與中亞各國關係千絲萬縷,但即使對各超級大國來說,阿富汗是必須征服和綏靖的,然而阿富汗人又是最桀驁不馴的民族。



TOP
《她的世界史: 跨越邊界的女性,伊莉莎白.馬許與她的十八世紀人生
作者: Linda Colley
譯者: 馮奕達
出版社:衛城出版
   
 
十八世紀是歐洲列強在海上激烈爭霸的年代,馬許的家族世代以造船工為業。伊莉莎白‧馬許出生於牙買加,她的父親米爾伯恩因其船艦技術而在英國皇家海軍中服役,成家立室之後決定在英國樸茨茅斯安頓下來,升職後又舉家遷往英國人在地中海從西班牙搶來的梅諾卡(Menorca)島。然而北非海盜的巢穴就在附近,後來英法之間爆發了七年戰爭,梅諾卡島被法國人封鎖,伊莉莎白‧馬許決定去直布羅陀,並邂逅了她的未婚夫,後來她在乘船訂婚途中遭遇摩洛哥人襲擊,被帶進摩洛哥蘇丹繼任人西底‧穆罕默德(Sidi Mohammed)的後宮,差一點成為後者的性奴。伊莉莎白‧馬許後來還去了北美、印度,可謂足跡遍佈當時已知的全世界。

必須強調的是,伊莉莎白‧馬許很喜歡記錄自己的經歷及見聞,多年以後,當我們讀到她的文字時,仍被那些船艙生活、異國見聞的記錄感到驚訝,當時女性生活在男性海員中間很不方便,更不要說在信奉伊斯蘭教、可任意處置女奴的摩洛哥水手或海盜手下。也許伊莉莎白‧馬許的家族背景讓她不怕這些危險﹔另外,伊莉莎白的叔父喬治也喜歡以自己的航海經歷進行寫作,可以說有了家族的背景,我們才有機會讀到伊莉莎白的經歷。琳達‧柯利試圖重組伊莉莎白‧馬許文字中透露的經驗時,以「她」的眼睛看當時的世界,比男性史家筆下的風土人情,更耐人尋味。她生於加勒比海港而非英國本土,既非歐洲本土人,又非被殖民者,在那個時代更肯定是少有的。

作為東亞語境的讀者,我們對西方世界的印象,始於十九世紀帝國主義時期的列強,那時候美國已經獨立並正在崛起,北非的摩洛哥王國也舊日殖民帝國西班牙的宿敵,變成法國的附庸。在十九世紀以前,久不久就會有摩洛哥海盜擄掠英國漁民為奴的事件。著有《不列顛:國家的形成》的琳達‧柯利,在撰寫另一部著作《俘虜》時,在史料中發現了伊莉莎白‧馬許這位人物。這不禁令人慨嘆,幾多傳奇女子的事跡,散失在蒙塵的歷史記錄中,無以見天日。琳達‧柯利的著作讓我們聽見伊莉莎白‧馬許的聲音,不再像更多女性般般默默無聞。





TOP
《哲學未來書》
作者/出版:好青年荼毒室
 
很多時候,我們說希望屬於信仰範圍,很哲學、很理性地講希望,好像不太可能。但是書中第一篇〈文化滅絕〉就說明有一種「極致的希望」(radical hope),那就是在理性推論中,明知某件事不可成真,我們卻仍相信它能成真,我們也以此為前提,籌劃行動。其中文章談到西方哲學一些課題,比如人的有限性、生育與絕育、基因改造、家庭等。細讀一下,大家好像會發現,都是些倫理問題,但倫理問題最終都是回到人,要不就是生命本身。當然有很多很矛盾的地方,比如我們要環保是為了我們的後代,但為了環保我們又應該減少生育後代。

當然這些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我們也沒有能力去解決。不過看來,現代科技促成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也產生更多、更多的倫理問題。本來人生就匆匆幾十年,但基於延續、繁衍後代的本能,我們仍需要關心這些問題,這說明生育也涉及到未來,也就是說即使我們這代人不幸,但我們仍否覺得未來有希望。書中有一章名為〈未來人〉,以人的「非同一性」來證成我們有不去損害或影響未來人的道德權利。我們說做人已經咁辛苦,遵守咁多道德,何必呢﹖當然可以,但這也是剝奪未來一代人在世上享有本來屬於他們的美好生活。

杜甫詩中有一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我們與久別的朋友相見已經很難,我們更難體會未來一代或很多代人的生活。但我們有足夠的知識,能夠預見很多事情的後果,比如發射核武器,破壞水資源,滅絕某種動物或人類的族群等。考慮到未來一代一出世就扛負着延續我們這一代人類發展的包袱,我們更應該思考這些問題。


TOP
每月新書 上月新書>>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Leadership: Six Studies in World Strategy Henry Kissinger Penguin Classics
The Chinese Computer: A Global History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omas S. Mullaney The MIT Press
Who's Afraid of Gender? Butler, Judith FSG
Other Rivers: A Chinese Education Peter Hessler Penguin
Cosmic Connections: Poetry in the Age of Disenchantment Charles Taylo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Auerbach, Eric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irst Philosophy Last Philosophy: Western Knowledge Between Metaphysics and the Sciences (1ST ed.) Agamben, Giorgio Polity
羅馬皇帝:廣袤帝國,權力之顛,重現古羅馬帝制萬象 瑪莉.畢爾德 Mary Beard,馮奕達譯 麥田
懼胖社會:為何人人對肥胖感到恐慌?體重羞恥的文化如何形成,肥胖歧視如何與各種歧視交織並形成壓迫 凱特?曼恩 Kate Manne 麥田
恐懼的哲學 拉斯.史文德森  Lars Svendsen/譯: 蔡耀緯 木馬文化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李屹譯 商周出版
粉絲心理學:偶像狂熱與群性,如何影響社會團結與分裂,和我們的身分認同 麥可.龐德 (Michael Bond) / 譯者:郭璞 晨星
香江神探福邇,字摩斯3:捲土重來 莫理斯 遠流
水深之處 葉紫婷 白象文化
理論之後 泰瑞.伊格頓 Terry Eagleton,李尚遠譯 商周出版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胡塞爾   Husserl/譯: 王炳文 五南
馬克思【首部完整研究馬克思的生平傳記 全新梅林譯本】 Franz Mehring/譯: 李華夏 五南
左翼自由主義:公平社會的理念 周保松 春山(作者寄賣)
海洋帝國:伊斯蘭與基督教勢力邊界爭霸的時代 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 陸大鵬譯 馬可孛羅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陸大鵬譯 馬可孛羅
財富之城:海洋霸權威尼斯共和國 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陸大鵬, 張騁譯 馬可孛羅
平等的反思 Thomas Piketty/譯: 陳郁雯 衛城出版
抵抗的原力:性別藝術與酷異美學的源起 高千惠 典藏藝術家庭
時間的起源:史蒂芬.霍金的最終理論 湯瑪仕.赫托 (Thomas Hertog) /  譯者: 余韋達 大塊文化
多元宇宙:協作技術與民主的未來 衛谷倫, 唐鳳 堡壘文化
什麼是烏托邦? Jean-Marc St?b?/譯: 李崇瑋 開學文化
(簡)空間的詩學 加斯東.巴什拉[法] 上海譯文
揭開穆斯林世界:伊斯蘭共同體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賈米勒.艾丁 (Cemil Aydin) / 譯者: 江孟勳, 苑默文 臺灣商務
【聯經中國史】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 徐泓, 王鴻泰, 巫仁恕, 邱仲麟, 邱澎生, 唐立宗 聯經
【聯經中國史】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 葉高樹 聯經
汪精衛與中國的黑暗時代:詩歌.歷史.記憶 楊治宜 聯經
什麼是思想史 陳正國 聯經
政治時差.時差政治:敘事共時性作為民主政治的一種想像 葉浩 聯經
香港海水魚類圖鑑 尤炳軒 三聯
霓虹艷色——餐飲招牌手稿視覺記錄 郭斯恆 三聯
愚公不愚——利氏家族與香港世紀變遷 北山堂基金策劃,王國璋、鄭宏泰 三聯
遊走澳門建築美學 呂澤強 三聯
隱山:山居日月筆記 葉曉文 三聯
隱形之光——十二位清潔工友的故事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三聯
鄧麗君:漫步人生路 朱耀偉 三聯
紙本鍊成——設計美學試鍊 陳曦成 三聯
聲景場域——香港電影音樂創意實踐 羅展鳳、張志偉 三聯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 梁偉強劉銳業 三聯
從暗淡到絢爛:看得見的港島故事 張順光、陳照明、譚家齊 三聯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 張展鴻 三聯
多謝廣東歌 讓我好好過 陳啟泰,朱耀偉 商務印書館
遊走香港屋村誌 aikosan 萬里機構
中美法政文化六談 高全喜 城市大學
人造的人性:人工智能哲學論 菲利普·拉瑞(Philip LARREY) 城市大學出版社
弱勢者視角下的香港未來 羅金義 城市大學
移情心理學:哲學家玫瑰園?煉金術?心靈轉化 卡爾.榮格 (Carl G. Jung) / 譯者: 陳宏儒 心靈工坊
資本主義與相機:論攝影及榨取 譯者: 林心如, 林書全 影言社
焦點影人──關錦鵬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
焦點影人:鄭保瑞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
異想中國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都市大調與不能漏掉的佳作:論香港粵語書寫 陳澤霖 後話文字工作室
老香港的城市美學 黃慶雄 經緯文化
流水響死亡事件 方麗娜 漫讀文化
書前書後七分醉 許定銘 初文
城市建築不美學 建築宅男 蜂鳥出版
香港失落的一角--那些我們更要懂的在地心理學 梁重皿、馮曉青/攝影:林曉敏 蜂鳥出版
就係香港BeingHongKong 022》(2024夏季號)通行香港
來歷不明 徐焯賢 電光石火工作室
背脊向天 張婉雯, 徐焯賢, 可洛, 葉曉文, 李日康, 唐睿 電光石火工作室
陸上的潮汐 孔惠瑜 電光石火工作室
最後的故事── 殯葬禮儀師之晝夜行事錄| 啟程 格子盒作室
雨中的香港 吳靄儀 見山
里爾克十論 鄭政恆 石磬文化
雷聲與蟬鳴 梁秉鈞(也斯) 香港文學館
懶鬼出門 淮遠 香港文學館
睇字香港 Dave Choi@都市字治學 蜂鳥
圍頭與客家- 香港本土語言故事集 劉擇明、鄧以楷 Scone Publishing
很想死的人 羊格 垮掉一代
荒謬是喜劇的初稿 羊格 垮掉一代
填詞L——原著及電影創作全集 黃綺琳 明窗出版社
市井香港: 戰前香港的粵語電影、宣傳電影和文化空間 趙傑鋒 香港大學
香港十八區文化地圖 Carmen Ng 繪;鄧家宙 文 中華書局
也道山青:火紅織染百業興 中華書局 鄭宏泰
香港商場的黃金時代 何尚衡 中華書局
影迷你的眼—— 春風.無花.梁朝偉 中華書局 紅眼
畫自己的畫 西西 中華
可惜,葆拉 西西 中華
中英關係與殖民管治:金文泰在香港1925-1930 陳學然,吳家豪 中華
香港公屋設計變奏曲 衛翠芷(Rosman CC Wai) 非凡出版
尋蹤覓跡:香港古宅故事 陳國豪 非凡出版
晝夜飄浮.大城誌採訪集 張凱傑 亮光文化
鹹蛋超人對超人:美日流行文化的隱喻 林龍傑 超媒體
東京日日2(限量贈品版:加贈滾滾滾蘋果PP資料套) 松本大洋 大塊
工人文藝 41期
《 誌 Magazine》Vol.1 試閱號
序言書室Hong Kong Reader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旺角地鐵站D3/E2出口,Body Shop對面)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