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閣下未能閱讀以下電郵, 請瀏覽網頁版本
若您希望停止收取由序言書室發出的宣傳推廣活動電子郵件,請按此
+852 2395 0031
首頁    關於我們    二手書架    活動重溫    銷售排行    臉書/FB    每月會訊    序言書架
序言書室25年3月號會訊*

通告:

預購《香港.文化.探索》
《傷城記》電子書購買
《抗世詩話》電子書購買
序言書室2025年2月暢銷書榜
每月新書

書介:

《言論自由》
《國之荒原: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
《浪漫交通迷解碼》
《香港電影2023:覓路尋光》

預購《香港.文化.探索》

預購《香港.文化.探索》

主編:鄧鍵一,李祖喬,曾仲堅
出版社:匯智出版
售價:HKD 98  預購價:HKD$70
*預購將附編者親筆簽名*
截數日期3月20日
預計可取書日期:3月22日或之後兩星期

預購連結:https://forms.gle/oyBu6yMhP9T4Aw8d6

自2003年開始,「香港文化與社會研討會」每兩年舉行一次,來到第十屆再次將討論議題結集成文,《香港.文化.探索》分為「思想歷史」、「流行文化」、「數碼技術」、「經濟弱勢」、「鄉郊島嶼」五個章節,由回顧火紅年代的左翼思潮,到分析姜濤歌曲、港產片配樂,以至外賣平台、鄉郊歷史等,學界及民間組織繼續以不同的視角探索研究這個城市的不同面向,在變化的香港中認識香港。

目 錄
導言:在變化的香港中認識香港 -鄧鍵一、李祖喬、曾仲堅

思想歷史
新左翼國際主義、離散中華民族主義及吳仲賢的安那其願景 -李志成
 
流行文化
未曾介入:姜濤歌曲的自我書寫 -張少強
合拍片時期香港電影×音樂的混雜身份 -張志偉

數碼技術
香港新聞傳媒數碼化:科技發展與社會因素 -陳智傑、李立峯、鄧鍵一、楊子琪
事實查核如何構建事實:以新冠疫情為例 -馮夢哲、曾朗天

xii 香港. 文化. 探索
香港互聯網使用者的數據素養——問卷量化分析 -葉家威、梁洛宜

經濟弱勢
零工經濟下的網絡社群:平台工人的信息傳遞、自我賦權和社群建構 -陳藝強、歐嘉泳
危脆工作與「機會論」:香港的跨世代比較-鄧鍵一、袁瑋熙
住屋環境、糧食保障,與住客精神健康:以劏房處境為例-陳盈、許碧琪、李映儀、陳可兒、鍾巽杰、冼豪輝、張德源、梁可琪、黃麗儀

鄉郊島嶼
梅窩有菠蘿?由梅窩農業史看鄉郊社區地方營造 -龍子維
島嶼研究的啟示——以南丫島為例-梁寳山

群島主義:在亞際和數碼島嶼中感受香港-李祖喬

《傷城記》電子書購買 更多電子書>>

換個形式,絕版重來!
《傷城記》電子書購買

作者:潘國靈
出版:董富記 Dungfookei 
定價:10 USD
書檔格式:EBUP 及 PDF(可以下載)
(以此連結購買,序言書室會獲分成)
購買連結:https://bit.ly/4bp7MNm

內容簡介:
《傷城記》為潘國靈首部小說集,少作初生,其實驗性已見異彩。寫法不拘一格,意念奇詭——酒店侍應生變成現代版薛西弗斯(〈血色咖啡〉)、交通意外後變成「壓縮人」(〈A Zip Man 〉) 、恥辱之柱報告大學眾生(〈香港製造〉)、「石頭」由歌以至於人(〈當石頭遇上頭髮〉、昆蟲包圍成長卻是虐待式的(〈我到底失去了甚麼〉)、自製「死亡網頁」的中學生(〈動機與純粹〉)等等,血與笑交融,沉重與戲謔並置,說是城市的傷,也是一幕幕成長殘酷物語。小說創作於「九七」前後,角色由童年寫至青年,一定程度也銘刻著城市和人生的過渡。

目錄:
血色咖啡 / 香港製造 / A Zip Man / 當石頭遇上頭髮 / 我到底失去了甚麼 / 婚姻勿語 / 被背叛的
小說 / 動機與純粹

《抗世詩話》電子書購買 更多電子書>>
換個形式,絕版重來!
《抗世詩話》電子書購買


作者:陳滅
出版:董富記 Dungeoneer 
(以此連結購買,序言書室會獲分成)
定價:14 USD
書檔格式:EBUP 及 PDF(可以下載)

購買連結:https://liker.land/zh-Hant/nft/class/likenft1hesnt4kv7hqjkg8m3tu7vxfxcfkxmwtz49z2s8dtz7389utg70vqp7ac9q?utm_campaign=bookpress&utm_medium=affiliate&utm_source=likerland&from=%40hkreaders&price_index=0
 
內容簡介
「詩既入世亦出世,詩可抗世卻不可順世。」
——陳滅

《抗世詩話》的初版在2009年誕生,由kubrick出版。作品更早誕生於陳滅(陳智德)在《成報》的專欄「抗世詩話」,以及與梁文道合寫的「短歌行」欄目,繼續談詩之無用與有用。既是書癡亦是詩癡的陳滅,讓詩歌的靈韻、神髓長年流動於自身生命,同時也散發出去感染身邊的他者。以一冊「抗世之詩」席捲社會,從新詩、舊詩、譯詩到詩人、詩集、書店以至與詩有關或無關事物的發生——均賦予詩的名義,及其意義。全書分成五卷,易讀也耐讀,時代之光芒仍然照射著我們心所屬之地。世界如何變幻,也無法掠奪詩人心底那片僅屬於詩歌的淨土,及其本質意義。

詩的價值無可估量,詩的話題也談之不完。陳滅以詩歌結合個人生活體驗與文化觀察,寫就一則又一則的詩話。魯迅詩云:「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文學並非咬文嚼字的技藝程式,詩的抗世,是以純美回應橫逆,以多義反駁愚蠻,以建構抗拒抹煞。詩既入世亦出世,詩可抗世卻不可順世。本書談論新詩、舊詩與譯詩,詩人和詩集、與詩相關的書店以至逆向賦予與詩無關事物以詩的意義。卷一至卷三以詩言志,卷四至卷五談論欣賞詩歌之法,協助讀者打開詩歌之門。

目錄概要:

卷一 抗世詩話 / 卷二 詩路書影 / 卷三 詩幻留形 / 卷四 詩歌有趣的原因 /
卷五 怎樣讀新詩
序言書室2025年2月暢銷書榜 更多書榜>>
書目推介 更多推介>>
《言論自由》 
作者: 艾蒂安・巴禮巴  Étienne Balibar
譯者: 申昀晏
出版社:南方家園

 
民主、自由、平等、人權,這些價值在全球都受到嚴峻的挑戰。在左右的對立中,我們越發看到民主的脆弱。有些地方本來沒有民主,有些地方的民主舉步維艱,有些則面對倒退,看到獨裁的再臨。在這些風暴中,我們當然可以義無反顧地投入,用行動或言論去推動我們所相信的價值。但也可以往後退一點,重新去思考這些價值究竟有什麼意義,有什麼條件才能達成。

巴禮巴的《言論自由》正如是稍微後退,作這種思考的小書。巴禮巴絕不是傳統學究性的哲學家,他念茲在茲的都是如何用思想介入現實,尤其是現實政治。此書主要收錄他的三篇文章,全部都是在回應當代民主與言論自由所面臨的考驗,亦是從現實的處境出發去思考。

言論自由有沒有限度?他討論的背景是歐洲報章諷刺伊斯蘭教先知,而後引發恐怖襲擊。當然來到今日後真相的時代,言論自由的界線,在獨裁或自由世界都有不同的考驗。此所以巴禮巴的論述又再有更多層次的意義。

要討論言論自由,也是同時在討論民主,也是在討論人類共同體的意義。巴禮巴上承近代法國哲學的傳統,沒有將民主單純看成是既存的政治制度,而是人類不斷共同回應自身問題的動態過程。民主的特色是,它不斷挑戰自己存在的體系。而「言論自由」之重要,正是因為其「法外」的地位,使民主作為一個動態過程成為可能。言論自由必然要挑戰既有的秩序,讓體制下不被承認、不被看見的再次呈現。巴禮巴多次用 Arendt 的名言「擁有一切權利的基本權利」(right to all rights)去描述「言論自由」。



TOP
《國之荒原: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

作者: 歐逸文   Evan Osnos
譯者: 陳榮彬
出版社:八旗文化
 
 
川普重返白宮,不單說明他在推特上的言論,他的整套話術,很投合選民愛聽的內容,還說明他的那套價值觀怎樣代表這時代的美國社會。他因為澤連斯基一直延長宵禁令,因而未舉行總統選舉,故指責澤是獨裁者,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但亦不能不承認,這是現今一些美國人的想法。最近歐逸文剖析美國現今社會的作品《國之荒原》被譯成中文,十年前他將在中國見聞撰寫成《野心時代》,預言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貌,如今這部新作,也同樣以財金暴發戶的誕生,去審視現今美國面貌怎樣自上世紀末開始形成。

美國民粹思想的崛起,與全球化時代暴富階層的出現有關。以往,美國人常以「美國夢」自豪,「美國夢」意味着在這片自由土地,任何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實現階級上流,直至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仍憧憬着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所代表的中產階級,社會並未出現貧富懸殊的局面。這種狀況因為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而打破,大量公司倒閉,隨之而來的是透過「避險基金」(hedge fund)等高風險金融工具而致富的金融冒險家,以及靠新型企業迅速暴富的新興階級,比如比爾‧蓋茨、貝佐斯這些人。

人們常說民主黨不少成員與華爾街及新暴富階層之間利益匪淺,其實共和黨也一樣,比如至今仍是共和黨大老並熱衷權力的麥康奈爾。貧富懸殊加上財閥政客勾結,令美國人民對政治參與厭倦。歐逸文以美國中部幾個城市作為暴富崛起和工人階級衰落的縮影,它們分別是金融投資新貴集中的格林威治,曾被譽為「人間珠玉」,後來因工業礦產業沒落而孕育紅脖子的西維吉尼亞州市鎮克拉克斯堡,及讓底層黑人喘不過氣來的「泥城」芝加哥(該地不少黑人在次按危機中飽受剝削)。從這些市鎮的命運,我們也可以看到民主黨金融科技業菁英及歐巴馬和川普的支持者是怎樣影響美國政壇的。

更重要的是,歐逸文著力於告訴讀者,貧富差距的變化,加上對傳媒愈發不信任,怎樣漸漸產生這一代各種美國人的集體厭惡,結果變成不少人對川普的崇拜。川普自第一屆任期就已經矢志要對付傳媒及架床疊屋的政府體制,即所謂deep state,這屆我們看到他透過馬斯克更猛厲地實現他的改革計劃,川普以「獨裁者」抨擊澤連斯基時,批評家也會想到他的威權人格而哭笑不得。川普矢志改革的美國政府體制源於大蕭條開始美國政府在國民健康、福利、科學、環境、金融管制等各個領域上卓然有效的施政,與美國實現今日民權法制、社會多元文化及超級大國地位有著重要關係。「改革」這些制度是否意味着返回羅斯福執政以前奉行的小政府和孤立主義政策,但是否也會返回昔日鉅富豪強當道的鍍金時代呢﹖這不禁令人深思。



TOP
《浪漫交通迷解碼》
作者:林兆榮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
「交通迷」是個非常寬鬆的說法,也有各種讓人著迷的面向。不同的交通工具自然有不同的「迷」(膠),但也還有無數享受交通世界的可能性。例如時間表、攝影、車型、車站、便當、模型、收集各種紀念品、車站圖章,全都可以樂在其中。當然還有更多「日常」的玩法,例如熟悉所有公共交通路線與時間、聽聲音可以辨別車型和路線。作者最厲害的是知道所有香港能考的車牌。也有交通迷「學以致用」,成為議員,參與交通規劃,改善市民生活。

當然談到交通迷,也無法避免房間裡的大象,就是社會認為交通迷都是怪人。作者也非常自覺這種社會的目光,甚至承認自己為了避免異樣的目光,有好長時間做個隱形交通迷。但讀著本書,就算不是交通迷,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熱情和樂趣,也自然不覺得交通迷是怪人。他們只是懂得在生活中找到莫大樂趣的一群人。如果放下成見,或許你也可以從眾多「迷」中,找到一些快樂。


TOP
《香港電影2023:覓路尋光》
主編:曾肇弘
出版社: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這幾年雖然偶有港產片在票房方面能達破億的紀錄,但大多數香港觀眾對其他港產片好像仍不太熱衷,社交媒體裡面對港產片的評語大多是挑剔,每當有港產片上就叫人小心中伏,生怕被人搵笨。

不單只網民,有不少論者,亦認為現時港產片仍處於不景氣階段。我們看以往能賣埠的電影,往往塑造了一些神話角色(例如李小龍、成龍),而現在分為合拍片及本土片的香港電影格局,亦反映出有不少資源已投放到大陸電影業內的製作,反而投放在本土電影製作的份額不大。這不代表本作品就沒有好成績。相反,以2023年來看,我們能找到很多以社會題材、家庭史或個人史為素材,製作上又很有heart的電影,比如《白日之下》、《年少日記》、《但願人長久》、《填詞L》等,這些電影都探索個人生存處境及親屬關係中各種不愉快甚至創傷。我們還可以找到舊瓶新酒的例子,如《七月返歸》以傳統鬼片包裝著充滿隱喻的故事;動作懸疑片方面,鄭保瑞的《命案》也將謀殺案與術數算命的題材提升至命運與個人努力衝突的層次上。本土片在這一年的成就可算碩果纍纍,又或者,我們可以看見一股新的港產片潮流正在成形,而2023年正是當中較亮眼的一年。

這次介紹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香港電影2023》,這本厚厚的書,封面著色符合編者序引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蘇軾〈贈劉景文〉),令人像摘到一顆鮮甜欲滴的橘子。書中輯錄不少評論者的文章,上文提到的2023電影當然有份。另外,從合拍片到本土片,從電影到電視劇、短片(如《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繁花》和幾部ifva公開短片),當打演員對比(如吳慷仁與劉俊謙),談老戲骨(如吳耀漢)、被忽略的優秀導演(如麥大傑)等,分析華語影像的走勢及新電影(如《周處除三害》)等,不單讓我們看到電影從業者的努力,還讓我們看見電影評論人勤於筆耕的成果。所以,如果你喜愛香港電影,或喜愛兩岸三地的優秀電影,就不可能錯過這本書。當然港產片更需要的是大家買飛入場支持,不要再下下計教是否會被搵笨,反正大多數人都是光說不做的。喜歡電影,喜歡香港,總會在同聲同氣的港產片中找到閃光點。



TOP
每月新書 上月新書>>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MilkX Issue 222
荷坳舊事?林村記憶 陳進權
歲月期期艾艾 肯肯
抱膝思量 肯肯
大頭菜文藝月刊104 FEB 2025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169  FEB2025
大坑坊眾口述史 廖迪生 大坑坊眾福利會
香港文學月刊 #483 (2025年3月號)
Animal Rights [Paperback] Mark Rowlands MIT
Poet in the New World: Poems, 1946–1953 [Hardcover] Czeslaw Milosz Ecco
The Art of Seduction Pengui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Fourth Edition) Jonathan Wolf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guage: The Unknown: An Initiation Into Linguistics (Personality,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Julia Kristeva, translated by Anne Menk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The One: Descartes, Plato, Kant (The Seminars of Alain Badiou) Alain Badiou, translated by Jacques Lezra, Susan Spitz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atred and Forgiveness (European Perspectives: A Series in Social Thought and Cultural Criticism) Julia Kristeva, translated by Jeanine Herma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The Severed Head: Capital Visions (European Perspectives: A Series in Social Thought and Cultural Criticism) Julia Kristeva, translated by Jody Gladdi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ot Thinking like a Liberal [Paperback] Raymond Geu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latline Constructs: Gothic Materialism and Cybernetic Theory-Fiction [Paperback] Mark Fisher Exmilitary
Bloodbath Nation [Paperback] Paul Auster Grove Press
Who's Afraid of Gender? [paperback](picador) Judith Butler Picador
Humanistic Narratives Michel Serres, translated by Randolph Burks Bloomsbury Academic
The Life of Plants: A Metaphysics of Mixture Emmanuele Coccia, translated by Polity
Metamorphoses Emanuele Coccia, translated by Robin Mackay Polity
The Human Animal: Why We Still Don't Fit into Nature Markus Gabriel, translated by Karl von der Luft Polity
Toussaint Louverture: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 Colonial Problem (Critical South) Aime Cesaire, Translated by Kate Nash, Foreword by Gary Wilder Polity
For a Splendid Sunny Apocalypse(姜濤雙語詩集) 姜濤Jiang Tao Zephyr Press
愈坐愈透明 For Now I Am Sitting Here Growing Transparent(游靜雙語) 游靜Yau Ching. Zephyr Press
銀髮川柳2:飯只能吃8分飽,剩下2分要吃藥... 日本公益社團法人全國自費老人之家協會, POPLAR社 三采
銀髮川柳3:喜歡比我年長的對象,但他們都不在了 日本公益社團法人全國自費老人之家協會, POPLAR社 三采
電影理論與批評(3版) 劉立行 五南
文學批評關鍵詞:概念.理論.中文文本解讀(2版) 柯思仁,陳樂 五南
心智生命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時報
分成兩半的子爵 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譯者: 倪安宇 時報
不存在的騎士 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譯者: 倪安宇 時報
盜賊史觀下的中國: 從劉邦、朱元璋到毛澤東的盜賊皇帝史 高島俊男,譯者:張佑如 八旗文化
真相與修復——創傷倖存者如何想像正義? 茱蒂絲赫曼Judith Herman 左岸文化
1900年以來的英語民族史 安德魯.羅伯茨(Andrew Roberts). 八旗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十週年紀念.經典重現】 杉山正明 八旗文化
書店不屈宣言(2025 年經典重新推出) 田口久美子,譯者:顏雪雪 馬可孛羅
監獄中的哲學課:探索自由、羞愧與救贖的生命對話 Andy West/譯者: 吳煒聲 寶鼎
扁平時代:演算法如何限縮我們的品味與文化 Kyle Chayka/譯者: 黃星樺 衛城出版
世界史上的中亞:跨越滿洲森林至黑海周緣的四萬年史 Peter B. Golden/譯者: 蔡偉傑 廣場出版
街頭的共同體: 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裡的國家與族群 馮垂華 季風帶文化
何來華僑 斯波義信. 譯者:陳健成. 一八四一出版
文明的流轉:鄉民最好奇的人類文明大哉問 劉仲敬 一卷文化
社會學根本提問:個體與社會 齊美爾 Georg Simmel/譯: 柯晏邾 群學
(簡)地泉湧動─“到民間去”與1920年代中國的文化再造 三聯
(簡)遊牧主體:當代女性主義理論中的具身性與性差異 (義)羅西?布拉伊多蒂 上海人民
(簡)馬克思主義思想與城市 [法]亨利·列斐伏爾 南京大學
(簡)自戀與服從 (奧)伊索爾德·沙里姆,譯者:桂書傑,包向飛 三聯(上海)
(簡)大熊座的呼喚:英格博格·巴赫曼詩合集 (奧)英格伯格·巴赫曼 北京聯合
(簡)在機器的邊界思考 許煜(Yuk Hui ) 著;李仁傑 廣西師範大學
墮落 卡繆 albert Camus/譯 呂佩謙 好讀
影子現象學:探索陰影與它的國度 河合隼雄 心靈工坊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增訂新版) Pablo Neruda 九歌
香港百貨:穿越百物的追憶之旅,尋訪當下的香港製造 久米美由紀 積木文化
臺灣漫遊錄 楊又又子 春山出版
Imprint #23 Hong Kong Women in Publishing Society
香港回民史料概覽, 1917-2017 ?新範 · 姚繼德 · 馬健雄 華南研究中心
白蘭花 跂之 文化工房
完美世界 利志達X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摩登女郎:消費、現代性與全球化(1920至1930年代) 全球摩登女郎研究小組 摩登女郎:消費、現代性與全球化(1920至1930年代)
送瘟神-毛澤東時代的血吸蟲病防治運動 高敏 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老美(4) 香港圖騰 黃慶雄 經緯文化出
香港文學鱗爪 盧因 初文
老香港舊世情 許定銘 初文
阿康的最後一天 麥華嵩 初文
星的答案悄悄成形 翳陽,一土,陳謨 界限書店
香港老舖錄 香港老舖記錄冊 蜂鳥
暴風雨的記憶 編者:北島, 曹一凡,維一 本事
電影萬歲B碟 畢明,呂嘉俊(編輯) 字字研究所
電影萬歲A碟 畢明,呂嘉俊(編輯) 字字研究所
看我今天怎麼說— 故事的故事 思言 不一樣的禮物有限公司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024》(2025春季號) 就係媒體編輯部 就係媒體有限公司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 明文
浪漫交通迷解碼 林兆榮 突破出版社
新晉編劇計劃2024劇本集 林坤燿、林澤銘、卓諾堯、莫溢心、梁雪冰、鄭佳麗、蔡家軒、黎嘉倩、歐穎瑤、蘇啟賢 香港新晉創作人協會
安於不安:企業如何從失敗教訓中成長 鄭宏泰 高皓 中華書局
序言書室Hong Kong Reader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旺角地鐵站D3/E2出口,Body Shop對面)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