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閣下未能閱讀以下電郵, 請瀏覽網頁版本
若您希望停止收取由序言書室發出的宣傳推廣活動電子郵件,請按此
+852 2395 0031
首頁    關於我們    二手書架    活動重溫    銷售排行    臉書/FB    每月會訊    序言書架
序言書室25年5月號會訊*

通告:

預購 陳子謙《學習微笑》
序言書室2025年4月暢銷書榜
每月新書

書介:

《香港人的浪漫:老區約會地圖》
《重力與恩典》
《電影寓言》
《山屋憶往: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自述》

預購 陳子謙《學習微笑》 更多電子書>>

預購 陳子謙《學習微笑》

作者:陳子謙
出版社:計劃通有限公司
A6尺寸平裝,放在褲袋*褸袋*衫袋痛袋展示亦得
208頁,彩色印刷。
售價:$168   預購價:$140.00
*預購將附作者親筆簽名*

截數日期5月16日(五) 12:00
預計可取書日期:5月20日前及之後兩星期(如需遲取請注明)

預購連結:https://forms.gle/AxQ1AtfsrgJtfk2q6


 

簡介
鮮艷的顏色,總能吸引眼球;反常的日常,卻最容易看漏。那麼帶著一本書周圍走,會否結識到更多好友?

香港詩人陳子謙事隔十六年,再次推出散文集,成為計劃通出版的第一個小計仔。陳氏在2022至24年於《明報》刊登專欄「飄流窗口」,以世間逸事為話題,書寫日常之中的反常狀態,與各位讀報的有緣人分享。為廣結更多良緣,作者是次用心精選專欄文章結集,結合大量插圖及攝影照片,試圖令讀者由文字延伸到視覺,整合兩年多以來筆下的世態,讓大家以作者之眼感受當中香港社會以至世界的奇聞趣事。本書重新回到袋裝書形式出版,讓大家隨身帶著閱讀又得,放在褲袋褸矮衫袋痛袋展示亦得,希望重新塑造香港本地實體書籍出版與閱讀的模式和風氣。

作者簡介
趕上八十年代頭班車,然後被新世界驚醒。

覬覦詩,天性卻親近散文,著有詩集《鬼火與人形》、《豐饒的陰影》,散文集《怪物描寫》。相信靈感會交叉感染,喜歡在大學和中學教寫作,所編書籍皆與此有關。主編《耳窩》,合編《雲上播種——給寫作導師的十堂課》、《樹下開花——寫作教育經驗談》、《中學生文學精讀‧小思》。

人到中年,希望來得及多寫幾本。

出版社簡介
計劃通有限公司
成立於2024年,香港蚊唔到蚊型出版社,老細興趣品味愛好行先。
出版社中文名出自《死亡筆記》,希望一切詭計成功,願和作者鋪個鬼鼠小路;英文名則期望與作者由計劃開始,令諗法由好似幾work,到一齊work,再到件事work到為止。

序言書室2025年4月暢銷書榜 更多書榜>>
書目推介 更多推介>>
山屋憶往: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自述 
作者: 東尼.賈德  Tony Judt
譯者: 區立遠
出版社:左岸文化  

 
東尼‧賈德是《暴政》作者提莫希‧史奈德的前輩好友,因為罹患漸凍人症,而在2010年告別這個世界。當下我們,每日在新聞中面對的大事,主要是烏俄戰爭、以哈戰爭、中美關稅戰或國家安全討論等,即使較年長的朋友,對於上世紀發生過的事情,早已經印象模糊。

作家除了虛構人物故事,也會經常以自己角度出發記述過往﹔歷史學家就不同了,大家總會覺得他喜歡談政治、經濟、國際格局這些高大上的話題。然而歷史學家偶爾也喜歡憶述自己過往,拿個人的歷史與大時代對照。賈德並沒有像史景遷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重構一個歷史人物的「記憶宮殿」,而是選取了童年時與家人渡假時下塌的瑞士山區小木屋為起點。「山屋憶往」的意義在於,從大時代、世界格局或當下的大道理中抽身,退回個人或家庭的歷史中,檢驗自己在過往時代見證及感受到的真實世界,這些見證有時比冷冰冰的歷史記錄和分析,更有血有肉。

東尼‧賈德生於英國猶太人家庭,童年時正值二戰結束後的五十年代,英國仍奉行戰時配給制一段日子,社會底層開始享有福利,但社會風氣簡約、節儉。香港人常說憶苦思甜的樸素日子,或多或少與戰後英國社會風氣有點像,賈德說「刻苦的反面並不是繁榮,而是浮華與享樂」,指的就是人們做事仍講道德原則,公共政策尚未被無止境的營商取代的年代,正是這種樸素的精神,奠定了日後繁榮的基礎。賈德也談到兒時的衣食、父親的汽車,當然那時候香港普遍生活水平不能與英國的同日而語,但那種強調家,強調本土和樸實的感覺,和我們所憧憬的過去,有點相似。

憶述過去的意義在於,今天我們視作理所當然的事,有很多都源自昨日的反抗,比如今日流行的性別議題就來自六、七十年代的性革命。還有就是,當人們說「時代總會向前走,觀念會慢慢改變」的時候,我們很少會想到,新的衝擊也會造成新的困局,然後我們為了應付這些困局,又漸漸忘記了以往的日子是如何過的,記憶變成了與「當下」對抗的鬥爭。
TOP
《電影寓言》

作者: 賈克.洪席耶  Jacques Rancière
譯者: 謝淳清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這是法國哲學家洪席耶寫的一本關於電影的書,他寫了很多關於美學、感性分享、藝術體制的著作,而在諸種藝術形式當中,他似乎對文學和電影深深著迷,關於電影的著作也不少。要談這本書,我們不妨以其第一章討論的二十世紀初法國製片人尚‧艾普斯坦說過的一句話開始﹕「電影是真實的,一則故事是一則謊言。」

為什麼說電影是真實的,而故事是謊話﹖這關乎一種哲學上的顛覆——即電影以機械記錄精神的運動,是對於柏拉圖認為實物摹倣理型的信念,或阿里士多德認為故事的合理性高於視覺感或奇觀的美學信念作出顛覆。換句話說,我們珍愛電影,因為鏡頭下的影像,那些微觀細節,比杜撰的故事更貼近現實亦更貼近精神的高度。洪席耶也視電影為受挫的寓言,它「追求純粹藝術形式的表現,將其視為美學的巔峰,卻依賴於再現體制汲取養分, 最終無可避免地被其所束縛。」

作為嶄新的藝術體制,電影總是充滿悖論,然而也最適合表達悖論,而被電影「再現」的現實世界也是充滿悖論的。

在香港當下,如果我們不重視電影,那我們的生活就只局限於平庸的故事。電影的寓言似乎與一般故事的寓意不同。洪席耶就以這些著名導演的經典作品,如艾森斯坦、佛列茲‧朗、穆瑙、安東尼‧曼、羅塞里尼、高達、克里斯‧馬克等人的作品作探討。當中被譽為戰後荷里活四位偉大導演之一的安東尼‧曼,他的西部片可謂創造了一個西部世界的寓言,突破阿里士多德對悲劇情節的嚴格要求,他的電影中很多現實細節可以與故事框架的要求無關。

香港電影也建立了一套獨有的寓言,在舊有的和西方的電影面前,創造一種新的藝術體制。無疑,這幾年間的香港電影向日本不少寫實藝術電影取經。當一切傳統敍事手法淪為鞏固平庸價值觀的工具時,我們需要更多以鏡面迫近真實細節,從而向主流發出挑戰的電影。



TOP
《重力與恩典》
作者: 西蒙.韋伊  Simone Weil
譯者: 周桂音
出版社:商周出版
教宗方濟各逝世,很多人想到中世紀的馬拉奇預言,說預言書上最後提到的教宗羅馬人伯多祿(Petrus Romanus),正是方濟各本人,預言中還提到在這位教宗以後,七丘之城(即聖座所在的羅馬城)會毀滅,上帝會審判祂的子民。好事者不免揣測,方濟各逝世,會否意味着末日審判即將到來。筆者也說說教宗一字pontifex的本意,它本指古羅馬宗教的祭司,字面意思是一位造橋之人。而橋是用來連繫人和神的,故撇開目前教會自由派、保守派、普世宗教大聯合、親中國或非西方世界的爭端,更重要的可能是這位教宗能否讓人更接近這位上帝,而非採取哪一種立場。

況且教宗也不過是個人。按基督教的觀念,每個人都有上帝從泥土中捏出來,加以氣息的特徵,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或感受到神的召喚,或感受不到,最後我們都要走到神的面前,接受祂的審判,那些有機會與祂共處天國的生靈,將不會像人生在世那樣,因各自成長環境經驗而發展成不同的個體,而是像回到母腹的胚胎那樣。故此,如果教會信仰基於恩典和對天國的願景的話,人在世間的善惡、德行、意識型態……重要嗎﹖這裡想談談法國神祕主義思想家西蒙‧韋伊的《重力與恩典》。

關於這位生活刻苦、看似怪脾氣,但對古希臘經典哲學、基督教、印度教和佛教都鑽研頗深的思想家,可看看其友人Gustave Thibon為本書寫的序言。《重力與恩典》是最新的台灣譯本,八十年代大陸學者劉小楓已著手促成本書在中國大陸的翻譯,將作者、書名譯作薇依和《重負與神恩》。書中的「重力」本指每個受造的存在本身,都要承受「重力」。「重力」愈大,愈遠離「恩典」,而「重力」是一切受造者的存在使然。故要得到救贖,就要消滅自我,赤裸裸地處於生命的傷害之下。然而,這必須是基於愛的消除自我,而且不是以跟隨強者而死的自誇(比如為拿破崙犧牲的士兵),而是跟隨弱者的超自然的愛(比如跟隨被釘十架的耶穌)。

「什麼是自我﹖」這個問題,除了哲學家外,很多神學家也討論過,比如齊克果。而韋伊對恩典的看法,恰恰與我們常說的「自我充實」相反,韋伊認為我們必須接受虛空和死亡(甚至是精神上的)。韋伊也把虛己去我的信念奉行到底﹕如離開中產家庭去汽車廠當工人,吃工人配給的低營養份量﹔晚年在倫敦加入抵抗運動時,堅持以法國淪陷區的配給量進食。這些行徑不單發自她對社會底層和祖國的熱愛,也是覺到必須這樣做。這種「倫理觀」拋開在一切政治立場的現世堅持,比如傳統價值、社會進步、人類解放、個人自由或國族優先等,因為人的前提都是上帝受造物,而人最終亦必須回到上帝那裡。那樣看,個人和集體的意志、苦樂福禍,在上帝永恒的眼中都非常渺小。




TOP
《香港人的浪漫:老區約會地圖》
作者:慧惠
出版社:青馬文化
要說浪漫是甚麼,大概很難有一定的答案,似乎是一些情調、一些個人感覺,但浪漫的東西,亦往往與古舊或古早的、正在消逝的東西有關,可以包括舊日生活。本書文字及插畫作者慧惠成長於油蔴地,書中以她曾經及正在居住的社區油蔴地、跑馬地、荃灣區作為據點。她在自序裡說,自從她出版第一本插圖《給油蔴地的情書》直到這本書,七年間她和很多香港人一樣經歷了很多大小事情,而經歷了這些事,令她發現香港仍然可愛,這裡仍有很多可愛的香港人。

從她的文字和插畫都可以感受到這份可愛,譬如她成長的油蔴地,她談到了很茶餐廳、冰室、魚蛋舖及木器店、鋼具店等,當中她談到多年後到現在很有名的美都餐室,說那裡沖的奶茶依然是那麼難飲,相信很多讀者都會會心微笑。她談到跑馬地,又提到很多有殖民地多元文化及歷史印記的事物,比如電車總站、猶太墳場、界碑、防空洞、V54(法式)私人大宅等。與油蔴地、荃灣這些平民社區相比,跑馬地無疑屬於中產及富人階級,但作者介紹時也說這裡到處都洋溢一股狗尿味,中產之餘,其實也同樣有一種潮濕、臊臭的香港特色呢(笑)。




TOP
每月新書 上月新書>>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海浪(吳爾芙) 吳爾芙  Virginia Woolf/譯: 黃慧敏 麥田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Samir Chopra/譯者: 張馨方 麥田
地理的復仇:一觸即發的區域衝突、劃疆為界的地緣戰爭 羅柏.卡普蘭   Robert D. Kaplan/譯者: 林添貴 麥田
幻象:偽真實的預製時代 Daniel J. Boorstin/譯者: 王翎 麥田
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新版) 白睿文 (Michael Berry) /譯者: 李美燕, 陳湘陽, 潘華琴 麥田
誰的「國語」?誰的「普通話」?:從官方政策、教育現場、大眾傳媒到常民口說習慣,看兩岸語音標準化如何為社會規範、身分認同與國族政治服務 陳怡君 Janet Y. Chen/譯者: 吳煒聲 臉譜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上下冊不分售) 杜斯妥也夫斯基 /譯者: 耿濟之 商周出版
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 Julian Nida-Rumelin/譯者: 杜子倩 商周出版
伊凡.伊里奇之死【譯自俄文】 列夫?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譯者: 魏岑芳 漫遊者文化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
 
Stanley Milgram;/譯: 黃煜文 經濟新潮社
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 山口周 如果出版社
人類存在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對生命的思索 Edward O. Wilson 如果出版社
龍與地下城興亡史:沒有它,這個世界就沒有角色扮演遊戲 Ben Riggs/譯者: 威治 堡壘文化
新加坡大戰略:小國的政治、經濟和戰略之道 洪清源   Ang Cheng Guan/譯者: 林嘉培 八旗文化
帝國為什麼會衰敗:條條死路通羅馬,關於西方政治社會的再思考 Peter Heather, John Rapley/譯者: 劉家安, 盧靜 八旗文化
濟州四.三:跨越沉默,讓真相走向世界 許湖峻. 譯者:鄭乃瑋 黑體文化
因為佩索亞,所以里斯本【出版100週年紀念|繁體中文版首度面市】(精裝典藏版) 費爾南多?佩索亞 Fernando Pessoa/譯者: 聞翊均 野人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 ... 韋德.戴維斯 大家出版
自然資本經濟學:建立與自然共好的商業模式與創新解方 200 日出
有心人 張婉雯 二十張出版
人設大歷史:個人形象的包裝與網紅夢的實現,從達文西到卡戴珊家族的自我塑造 Tara Isabella Burton/譯者: 李昕彥 二十張出版
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新版) Janet W. Hardy, Dossie Easton/譯者: 張娟芬 游擊文化
戰術的本質:戰場致勝的關鍵,為決策者打造的自學工具【完全版】 木元?明 燎原
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 洛楓 二○四六出版
龜心 鄭澤榆 有人出版社
(簡)妄想的悖論:維特根斯坦、施瑞伯與精神分裂的心靈 (美)路易斯?A.薩斯 上海人民
(簡)本雅明檔案 德國瓦爾特·本雅明檔案館 北京師大
Peter Ho-Sun Chan MY WAY Li Cheuk-to 三聯
集藝成林:《藝林》伶星資料摘鈔 朱少璋 三聯
葉靈鳳文存 卷一.霜紅室隨筆之藝海書林(上下冊) 葉靈鳳 三聯
讀食手記 鄒芷茵 三聯
工運初起香港躍居前茅 周奕 利訊出版社
活動程序:計劃執行和評鑑(二版) 張兆球; 蘇國安; 陳錦漢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增訂版) 何方 城市大學出版社
1931:債務、危機與希特勒的崛起 托比亞斯.史卓曼(Tobias Straumann) 世潮
乳房的歷史 瑪莉蓮.亞隆, 何穎怡 麥田出版社
焦點影人:古天樂 王志輝, 陳志華, 謝偉烈 hkiff
焦點影人:陳果 王志輝、陳志華、謝偉烈 HKIFF
Being Chinese, Becoming Chinese Daniel Bell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讀書毀了我 王強 牛津大學
我的聾人朋友【久別重逢版】 陳意軒, 路駿怡, 沈柏基, Anthony Cheung , 譚以諾, 謝莉娜 手民出版社
年少無知 梁雅琳 自資
東岸有約 蔡益懷 初文
疫天行道 惟得 初文
不是博物館指南 This is Not a Bling Bling Museum Guidebook 默泉、余寶茵、唐冠聰、劉德欣、李挽靈、麥穗、鄒頌華、馮靜雯 毫末書社
特殊家屋:一部關於香港淪陷的小說 侶倫 天地
手繪香港舊物與日常 黎兆麟 天地
放心寫作 米哈、連倩妤 突破
邊緣主權

澳門與中國性問題
雷凱思 著;關俊雄 譯 香港大學出版社
Penalties of Empire: Capital Trials in Colonial Hong Kong Christopher Munn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Leviathan. Second Edition. Thomas Hobbes Oxford
Being Ecological, with a new preface by the author Timothy Morton The MIT Press
The Forgetting of Air in Martin Heidegger (Constructs Series) Luce Irigaray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Zero Point (Zizek's Essays) Slavoj Zizek Bloomsbury Academic
On Goethe (Cultural Memory in the Present) Walter Benjami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Freud's Beasty Boys: Sex, Violence and Masculinity Oxana Timofeeva Polity
Chaos and the Automaton Berardi, Franco Bifo e-flux classics
The Sensuous Cinema of Wong Kar-wai: Film Poetics and the Aesthetic of Disturbance, Second Edition Gary Bettinson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小說與詩 47
大頭菜文藝月刊106 APR 2025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171  APR 2025
香港文學月刊 #485 (2025年5月號)
工人文藝 44期
MilkX Magazine 225
《方圓》24期 蘿莉塔.納博科夫
序言書室Hong Kong Reader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旺角地鐵站D3/E2出口,Body Shop對面)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