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閣下未能閱讀以下電郵, 請瀏覽網頁版本
若您希望停止收取由序言書室發出的宣傳推廣活動電子郵件,請按此
+852 2395 0031
首頁    關於我們    二手書架    活動重溫    銷售排行    臉書/FB    每月會訊    序言書架
序言書室25年10月號會訊*

通告:

預購鍾國強詩集《石頭的思考 》 
預購《語文蹊徑——哲學及跨文化視角下的漢語和漢字》
序言書室2025年9月暢銷書榜
每月新書

書介:

《來一場文學散步2》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獸、機、神:我們為什麼反覆愛上非人類》
《閒》

預購鍾國強詩集《石頭的思考 》 

【預購鍾國強詩集《石頭的思考 》 】

預購鍾國強詩集《石頭的思考 (附作者親簽)》

作者: 鍾國強 
出版社:木馬文化
定價:HKD 133 預購價:HKD$105.00
*預購將附作者親簽*
預購連結(
至10月13日):https://forms.gle/h1yhhNDa7WS6f3rn7
取書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不用先付款,取書時付款
預計取書日期:10月24日-28日到書,到貨後2星期內取書

書介:

《石頭的思考》乃鍾國強第九本個人詩集,收2017-2025年詩作共65首。距上一本詩集《雨餘中一座明亮的房子》已逾七年。

鍾國強為香港重要詩人,創作逾三十年,詩歌主題著重城市書寫、日常生活,筆調寫實,意象親人。書寫香港與世事變遷,溫和隱約,深意留予知者;寫人心不古,亦帶自嘲與開闊;記錄時代大事與凡人死生,收斂深沉。

本書共分「雨城」、「離家」、「麥皮」、「廚餘」、「春日」、「海島」、「繁花」七輯;從社會的宏觀,到親族的近觀,寫人、及物,再由小島擴寫世界,並以青春傷逝、家人悼亡,為歷經抗爭與疫情磨難的人們留下真摯的銘記。

「詩要回應時代。詩要有人文關懷。這一直是我寫詩所堅持的。這也可能是我創作至今其中一個仍未改變的抱負。要如何回應?要如何關懷?這先不要問詩,而要問自己。只有內化為自己的感志,則遇目所察,切身所感,化而為詩,自有恰如其分的回應與關懷。」
——鍾國強

預購 關子尹《語文蹊徑》

預購《語文蹊徑——哲學及跨文化視角下的漢語和漢字》

作者:關子尹
出版社: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裝訂:軟精裝  / 頁數 546頁
售價:HKD$227   預購價:$180.00
預購連結(至10月13日):https://forms.gle/wMcWDoC5Dg4nLuuZ9
取書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不用先付款,取書時付款
預計取書日期:10月24日-28日到書,到貨後2星期內取書

《語文蹊徑》一書是作者在過去三十年間,於兩岸三地及歐洲學界所醞釀的一系列與漢語漢字相關的理論反思的結晶。儘管作者並非漢語專業,但他對母語的熱愛與持續的學習,

驅使他從跨學科和跨文化的視角進行深入探索。書中參考並融合了多種西方哲學及語言學的理論元素,如轉換生成語法、雅各布遜結構主義、洪堡特及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詞場域理論、胡塞爾現象學,以及梅洛龐蒂身體世界相聯理論等,旨在為漢語漢字的理解提供嶄新的視角。這種以西方哲學和語言學為理論基礎,卻以漢語漢字為對象的研究,無疑在當代學界中顯得甚為獨特,而這正是書名中「蹊徑」二字所寄託的寓意。此外,近十多年來,作者於香港中文大學開發的「漢語多功能字庫」網頁中,也可見到本書中若干重要理論環節的影響與延伸。

序言書室2025年9月暢銷書榜 更多書榜>>
書目推介 更多推介>>
來一場文學散步2 
作者:可洛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

 
在中環坐熱氣球﹖相信怎樣也比不上土耳其中部卡帕多奇亞體驗熱氣球。與其要上天下海,體驗周遭風景,不如走進香港每個社區及附近的山水,去細味身邊的事物吧,這可能是閱讀香港作家可洛兩部《來一場文學散步》的原因。

第一部有西營盤、香港中文大學、灣仔、鰂魚涌北角砲台山、觀塘、土瓜灣、中環。第二部呢﹖南區、沙田、屯門、油尖旺、大埔、荃灣、上環(對我來說,還沒有上水和元朗,有點可惜)。個人覺得,讀者不必深究故事結構或文學手法,反而跟着文字去鈎沉各區古蹟掌故,或與作者枚舉的文學作品相引證在地的感受,才是這兩本書最有趣的地方。

細讀起來,你才發現,小小一個地方,也涉及很多文人作家的足跡,就像南區,就可以提到張愛玲(〈傾城之戀〉)、戴望舒、葉靈鳳、蕭紅(當然也少不了端木蕻良)、舒巷城(〈香港仔的月亮〉)、朱少璋(〈淺水灣傳奇〉)等人的作品。當然,對香港來說,有些作家好比過客,但也有不少在這裏長大、辛勞的作者,比如寫了詩歌〈城門河的盼望〉的作者鄧阿藍。這些風景,更可能意味着生活的辛酸,以及風雨過後回甘的味道。

你也許會說,我們不乏散步學、城市學、文學導賞一類書本或影音導航,那不如跟隨你對那個地方的感覺而行,文學也無非是那樣。活在一樣的鄉村、鬧市、舊區、新市鎮,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和感受,文學就是不滿足於單純的落區食玩買,要描述每個人在這方寸之地的深切體會。


TOP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無政府主義的歷史》

作者: 詹姆斯.斯科特   James C. Scott
譯者: 許雅淑
出版社:衛城出版

尼泊爾Z世代抗議事件,令人想起中國西南以致東南亞高地這個地帶,都是山多平地少、交通不便的地區,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而且中央政府徵稅和同化的手掌很難伸進去。在他那本有名且充滿爭議的著作《不受統治的藝術》中,政治人類學家詹姆斯‧斯科特將這個地區起名為贊米亞(Zomia)。雖然大師於去年7月逝世,但他為我們留下不少深具啟發意義的著作,除了這本《不受統治的藝術》再版外,還有麥田出版台灣譯本《弱者的武器》,他的遺作In Praise of Floods及其中譯本也由耶魯大學及衛城出版。

說到贊米亞,這地區並不像中亞細亞那樣有文化(突厥)和宗教(伊斯蘭)的共同特徵,事實上它是一個駁雜的山區地域,橫亘在中國與越南、老撾、泰國、緬甸、印度等國邊境交界,這裡不單有不太受中央政治管治的山區民族共同體,也有因為逃避賦稅或其他理由而逃進來的谷地居民。作為受惠於山區阻隔的「邊緣人」,雖然他們有高度自治的社會組織,卻沒有建立獨立的政治制度。如果有讀到斯科特其他著作,比如《支配與抵抗的藝術》,便會看到他所研究的並不是完全的抵抗,也不是完全的順從,而是一種更模棱兩可的態度。

世上沒有純粹的革命這回事,也沒有單純的愛國主義,真實的人性,只存在或多或少的服從,或者或多或少的反抗。而贊米亞高山人的政治、文化抵抗方面,受惠於東南亞「曼陀羅」制度以及傳統中國地方政府輻射能力的局限,得以保有自由。大家都知道,現今緬甸北部的高山地區,有反抗緬甸軍政府的各派軍閥勢力,他們在中國、緬甸甚至西方和彼此之間保持着若即若離的關係,但都源於對中央政府文化同化的抗拒,當然,叫得做「藝術」,就從來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尼泊爾人生活在高山地區,雖是統一國家,但印度教徒和非印度教徒的種族差異,種姓的影響仍在。我們不知道尼泊爾人的高山性格是否類似贊米亞民族,但也許都有愛自由和反抗的精神。《不受統治的藝術》從農耕和賦稅的角度出發,為我們勾勒出人類為了自主而作為的反抗,及國家奴役的真正源頭,不單與政治相關,更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TOP
《獸、機、神:我們為什麼反覆愛上非人類》
作者: (美)韋布·基恩
譯者: 馬燦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因語言、種族和信仰不同,人類社會千差萬別,其道德觀念亦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規律並不是倫理學家在學院裡闡釋出來的概念,而是人類社會與共同體內成員、共同體外的陌生人或敵人,還有與其他動物、物件甚至他們心中的超自然存在互動而形成的。一切道德行為意味着人類對其他人類及非人類負有情感上的義務,亦意味着人與這些對象產生連結。

比如動保份子認為應該視人和其他動物為平等的生命,反對狩獵、祭品,但有些原始部落民對狩獵動物有更複雜的智慧,他們瞭解到獵殺動物及獻祭是莊嚴的事情,或視獵物為對獵人的饋贈,或不應對長相像人類的獵物(如馴鹿、熊)表現愧疚,有些部落還會努力學習與獵物相像,或企圖與獵物建立社會關係,等等。

還有就是如何定義人與非人的界綫,這關係到一些醫學問題,比如植物人的安樂死問題。在西方醫學觀念主導的發達國家,有不少人認為這無異於殺人,而醫生基於醫學倫理,也會拒絕昏迷不醒者家屬覺得昏迷者希望終止生命的要求。作者用倫理入門課經常採用的電車難題來解讀當中讓機器「停下來」與「放任死亡」的差異,即工具往往被視為人類意志的延伸(比如心肺復甦器是醫生意志的延伸)。當中也引伸出信仰與科學的爭端,如一個依賴生命延續機器維持生命的初生嬰孩真的可視為人類嗎﹖還有就是人工或移植器官與一個人的完整性,宗教信仰較薄弱的東亞社會,似乎比西方基督教或虔信印度教的南亞家庭,更能接受器官移植這件事。

談到如此的「大哉問」,當然涉及到很多領域,答案也五花八門,慢慢地,你會讀到作者認為答案是開放的。書中也討論了不少讀者都關注的問題,比如最近很多人都關注到霍金對AI的警告,以及未來學家庫茲威爾認為計算機將超越人類智慧的「奇點」。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也可以視為有限理性的人類,與更完善理性之間的互動關係,但是從AI學習人類的過程,我們也許會發現其實自己也是這樣一步步學習怎樣成為(當然是定義當中的)人類。人是機器,抑或可以成為神,抑或只是動物,似乎人自己都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在這風雨飄零的日子,我們更發現人類也不是無所不能的,我們一直在學習與暴風雨相處。




TOP
作者:趙曉彤
出版社:界限出
香港作者趙曉彤每本文集都用一個字作標題,最近她發表的是《閒》,寫一些很平常很普通的成長往事。出身草根的她,小時候與動物玩,養倉鼠、養雞、養龜、照顧魚魚。這種玩,跟玩四驅車、玩閃卡那種,又很不同,是學習與其他生命相處。

不過人和動物會養出感情。作者寫她小時候在廣州居住時,曾與表姐一起養小雞,小雞長大了被家人拿去煮﹔或者作者母親換缸水時不小心摔了死一隻龜,之後另一隻龜從此敵視她母親,從這些事,也讓我們在對待動物時提醒自己小心。

讀這本《閒》,你也會驚嘆作者竟有那麼多與動物相處的故事,在短短的報章專欄內,可以侃侃而談的,分享自己豐富的經驗。她對動物觀察入微,以致有時候,你以為她筆下的鳩鴿貓狗,是她認識的左鄰右里,而不是語言不通的動物。

這年中秋,就與身邊的動物玩,在牠們有生之年,關心牠們,也閱讀人類中一些幽微的情感,這就是趙曉彤給我們分享的事情了。




TOP
每月新書 上月新書>>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On Liberalism: In Defense of Freedom Cass R. Sunstein The MIT Press
In Praise of Floods James C. Scott Yale
The Impossible City: A Hong Kong Memoir (Paperback) Karen Cheung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Dharma and Detachment: Writings on Indian and Tibetan Thought: Writings on Indian and Tibetan Philosophy Simone Weil, edited by Nicolas Bommarito Routledge
In Praise of the Earth: A Journey into the Garden Han, Byung-chul Polity
Scam: Inside Southeast Asia's Cybercrime Compounds Ivan Franceschini, Ling Li, Mark Bo Verso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Mariana Leky 麥田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 Kate Manne/譯者: 巫靜文 麥田
牆:被禁錮的自由與附著其上的靈魂,一名巴勒斯坦囚犯的獄中手記 納瑟.阿布.瑟路爾許(Nasser Abu Srour) 商周出版
善惡:一場價值觀創造的文化思辨 Hanno Sauer 天下文化
余英時的歷史與思想 黃光國 五南
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 Matthew Bunson 啟示
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聶魯達 / Pablo Neruda 有鹿文化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貓頭鷹
造光者:晶片戰爭中最神秘的關鍵企業,微影巨人ASML制霸未來科技賽局的崛起之路 Marc Hijink 天下雜誌 
戰地紀事:羅伯?卡帕的二戰回憶 羅伯?卡帕 允晨文化
人類為何戰爭?愛因斯坦與佛洛伊德留給21世紀的難題 Richard Overy 衛城出版
美國理想主義的神話:美國外交政策如何危害我們的世界? Noam Chomsky, Nathan J. Robinson 廣場出版
這裡有些問題:迎戰生活的哲學思辨 朱家安 二十張出版
哲學論述 傅柯  Michel Foucault/譯:林志明 黑體文化
貓,與貓奴:從神話、歷史、科學及大眾文化,重新認識我們的靈性夥伴 John A. Rush/譯: 王惟芬 日出出版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谷川嘉浩 野人
這樣比太扯!:讓你看穿荒謬比較的思考武器 Andrew Brooks 鷹出版
製造診斷的時代:醫療的命名究竟是治療的起點,還是健康的新困境? Suzanne O’Sullivan 行路
非攝影的概念 法蘭索瓦?拉呂樂(Francois Larue) 目彔事物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增訂版) 林奕含 游擊文化
世界體系分析引論 Immanuel Wallerstein 群學
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 周慧 飛地
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新版) Erve Chambers ; 譯者: 許雅淑,李宗義 游擊文化
(簡)馬來素描 亞非言 51人
(簡)上帝、死亡與時間 [法] 伊曼努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 三聯
(簡)荒謬的善意:性別流動、動物權利及生死許可 (法)讓-弗朗索瓦·布勞恩斯 中信出版社
(簡)誰在害怕性別 (美)朱迪斯·巴特勒 岳麓書社
(簡)欲望與解放 王琦//陳琛 江蘇鳳凰文藝
(簡)植物生命:混合體的形而上學 (意)埃馬努埃萊·科恰 廣西師範大學
無妄之災:香港古今災患紀略 蕭國健 三聯
寓於身體:技術與倫理關係的身體現象學 劉錚 開明書店
二手時代(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之作,長銷精裝典藏版)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貓頭鷹
老派約會之必要(增訂版) 李維菁 印刻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 五南
進烤箱的好日子 李佳穎 自轉星球文化
極權下的日常生活:見證者的回憶與記錄 徐賁 壹壹陸
去年人間世 崑南 藍藍的天
香港攻略戰劇本 中文版 九龍舊書店
錢鍾書著作考異 范旭崙 本事
後青春期憂鬱 吳其謙 匯智
小意思 小思 牛津大學
香港老期刊漫話 許定銘. 初文
春之晚-張稚蘆短篇小說選 張稚蘆 初文
就係香港 BeingHongKong 026(2025秋季號)造城香港 就係媒體編輯部 就係媒體
(簡)洋槐樹下的學堂 竹中憲一著 高燃譯 51人
(簡)飛鳥與工廠 蘇 多羅(Sue Doro)  51人
怕老 陳曉蕾 大銀
島國詩奔案 吳耀宗 文化工房
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港版) 董啟章 Kubrick
消失了的……朱翁香江風物紀行 鄺志康 非凡出版
雪糕撈飯, 被竇煮西餐: 香港電影裡的飲飲食食 梯亞. 燈塔
風騷 005
大頭菜文藝月刊109 SEP 2025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176 SEPT 2025
香港文學月刊 #90 (2025年10月號)
序言書室Hong Kong Reader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旺角地鐵站D3/E2出口,Body Shop對面)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