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學實驗室
從回溯媒體藝術想像科技未來
講座 | 從回溯媒體藝術想像科技未來 3月9日(星期六)10:30-12:30
教師工作坊 (一) | 鮑藹倫:藝術概念與媒介的慎思明辨 3月9日(星期六)14:00-16:00
教師工作坊(二) | 王培生:拆解課堂中的科技與藝術 4月13日(星期六)14:00-17:00
亞洲藝術文獻庫圖書館
 
亞洲藝術文獻庫將舉辦一場公開講座以及兩場教師工作坊,回應有關教學和科技的結合,並探討教育工作者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媒體生態。公開講座將以媒體發展作橫切面,梳理香港藝術發展脈絡,而教師工作坊則集中探討在藝術創作和教學中使用新媒體的挑戰和可能性。是次活動為2024年教學專業發展系列「教學實驗室」項目之一,本年度主題為藝術與科技發展。

講座 | 從回溯媒體藝術想像科技未來
2024 年3月9日(星期六)上午 10時30分至中午 12時30分

講者:鮑藹倫(藝術家)、黃小燕(錄映太奇研究主管)
語言:廣東話

藝術家鮑藹倫和研究員黃小燕將回溯科技與媒體的演變,分析兩者為本地藝術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作爲香港錄像藝術先驅,鮑藹倫將分享她自1980 年代以來對不同媒體的研究和觀察;黃小燕則從歷史角度出發,概述香港媒體藝術的蛻變。二人將以文獻庫館藏中的鮑藹倫檔案爲切入點,共同探討鮑氏如何運用媒體進行創作,以之審視影響其作品的歷史背景和科技發展,揭示科技、媒體與藝術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教師工作坊 (一) | 鮑藹倫:藝術概念與媒介的慎思明辨
2024年3月9日(星期六)下午 2時至4時

導師:鮑藹倫(藝術家)
語言:廣東話
名額:25位 (僅餘少量名額)

藝術家如何決定採用特定媒介來表達自我?我們又怎樣引導學生思考藝術概念與所用媒介之間的關係?

藝術家鮑藹倫將以講座内容為基礎,透過一系列親身練習,與參加者一同深入研究錄像媒介的特色,並思考藝術意念與媒介選取的關係。參加者藉探索流動影像、攝影、菲林和數碼電影之間的不同,將深入了解到以媒介為中心的藝術創作所涉及的複雜考量。工作坊將提供寶貴的教學框架,讓教師能夠與時俱進,在課堂上遊刃有餘地應對新媒體。

*是次工作坊專為教育工作者而設。參加者必須參與當日上午的講座。

師工作坊(二) | 王培生:拆解課堂中的科技與藝術
2024年4月13日(星期六)下午 2時至5時

導師:王培生(藝術家兼教育工作者)
語言:普通話
名額:25位

藝術家兼教育工作者王培生將從自身創作及教學實踐出發,分享當下科技藝術與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教學帶來的變化和挑戰。

王培生將根據他在廣州、深圳、澳門等多地所累積的教學經驗,和老師一同探討藝術教育如何成為不同學科與應用科技之間的橋梁,並通過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來擷取跨學科知識。他將以小練習拆解如何將科技、人文知識融入課堂,讓教師嘗試利用不同的線上資源和程式,引導和激發學生思考未來,透過科技藝術進行學習及創作。

*是次工作坊專為教育工作者而設。

地點:華懋藝文圖書館, 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上環荷李活道233號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

報名截止日期
講座及教師工作坊 (一):2024 年 3 月 7日 (星期四)
教師工作坊(二):2024 年 4 月 11 日(星期四)

活動一律費用全免。兩場工作坊專為在校教師而設。歡迎所有學科的老師及職前老師參與,尤其是對文化及藝術充滿熱誠和興趣、積極投入的老師。如有需要,我們可向參加者頒發證書,作為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證明。
如欲第一時間獲取到文獻庫最新的教學活動信息及線上資源,歡迎按此訂閱我們的教師通訊。

若有任何查詢,請電郵learn@aaa.org.hk與蔡嘉煒小姐聯絡。
亞洲藝術文獻庫學習及參與團隊 謹啟

公開講座及教師工作坊 (一)為《似曾消失:香港當代藝術》項目的活動,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文獻庫「學習及參與計劃」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慷慨贊助。

 
圖片:鮑藹倫作品《The Spectre of the Will i》,金屬、石蠟、加熱器、熱成像相機、投影、尺寸可變,3 + 1 AP 版,2019 年。由藝術家和 Edouard Malingue 畫廊提供。
#GenerousArtHistories
聯絡我們:
LEARN@AAA.ORG.HK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233號
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