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NAME], 您好!
如本通讯内容未能正确显示,请按此阅读网上版
與朋友分享本通訊
社区伙伴电子报
 第3期 2012年6月5日
心·系·自·然

探索实践可持续生活之道  日本之旅分享与思考

  关注人类福祉,追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实践可持续生活,一直是社区伙伴的重要方向。

  为了探索和学习实践可持续生活之道,去年九月我们安排中国大陆与香港同事及合作伙伴一行共18人,前赴日本关西的滋贺、奈良及三重县进行为期十天的探访之旅。 我们期望能加强伙伴和同事对可持续生活理念和社区实践的认识;探索如何建立社区能力,迈向可持续生活的方向;加深认识生态农业的理念,与可持续生活的关系,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爱和尊重,并落实在生活的细节中。

  感谢所有接待机构及个人,我们此行获益良多。行程中,中港日参与者激盪而睿智的思想交流、无间断的切磋,这些带着正能量的互动,所产生的火花处处在我们内部的讨论及反思中显现出来。今期电子报邀得社区伙伴管理委员会主席麦哥利先生,以及同行的合作伙伴分享此行深刻的体会。

  1. 社区伙伴管理委员会主席麦哥利先生分享"2011年9月社区伙伴日本之旅的思考"

  2. 伙伴分享:
    i. 一次激盪心灵之旅 ~ 丁映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ii. 大爱无疆,幸福是一种给予 ~ 雷静 (广西大学农学院老师)
    iii. "特讲"──美好的内心启发 ~ 陆文东 (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助理)
    iv. 种地之前先种好自己的心灵──重新认识"自然农法" ~ 孙秋 (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v. 怎样才能打从心底去热爱故乡? ~ 王晓波 (社区伙伴 云南办公室项目顾问)

  3. 探访重点介绍:
    i. 自然农法
    ii. 树獭俱乐部
    iii. 山岸会

  4. 行程资讯

 

项目焦点
可持续生活

钢筋水泥中的田园梦──"香港城市农耕考察"之旅

  正因为人们天生对泥土的亲切感,以及每座城市对农耕生活仅存的记忆余温,我们在探索城市可持续生活时,"城市农耕"一直是我们与合作伙伴们感兴趣的议题…… [更多]

急速城市化下的“人体加油站”

  “到香港来考察农耕,有没有搞错?”香港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矛盾”的,城市怎么可以“农耕” ?但农业耕种真实的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静静的发生着。这一切,究竟为何?…… [更多]

“城市农耕”的多重社会功能

  很多时候我会反思,为什么农村里的青年不得不远走城市打工,而城市里的人又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去找回土地的温暖?是发展的一种病态?还是因为需求而生的多元…… [更多]
 
尊重大自然

崇敬万物 布朗族藉奉献精神护林

  近年村民受外界影响,悄悄到森林种植茶树,偷偷砍树破坏森林。社区伙伴与村民合作开展社区调查,促使村民反思,最后村民清除绝大部分茶树,避免森林受到破坏…… [更多]
 
生态农业

自主与自然──从修建水井说起

  健康的社区或者生态群落,“自主”是一种常态,但这往往只是存在于理想的理论描述中。自主的缺失,生态的可持续将是不可能的。没有自主,那么动态的环境将会失衡,就好比瓦窑村经济类作物对传统作物种植空间的倾轧…… [更多]
协作者的话

自立自主的刘占红

  “我不做,谁来做!”

  这是刘占红的口头禅之一。言出必行,刘占红过去三年肩挑和爱乡生态农业小组的重任。他不怕困难,顶住多方压力,做到生态农业生产和社区支持农业两手抓。2011年是和爱生态农业小组发展关键的一年,刘占红带头搞生态技术创新,别人搞稻鸭共作,他就弄藕田养鸭;别人做深鸡圈,他就学习孵小鸡技术;本来设计粪尿分集的厕所,在他这里摇身一变成了粪尿分集加沼气的厕所。为了能让全组农户一起向前进步,他还定期组织大家学习,以及带领大家到外地考察…… [更多]

CSA经验

理解吴伯 理解手艺

  今年八十岁的吴伯,每天都喜欢喝一至二斤米酒,身体仍然健朗。这位非常乐观且平易近人的腐竹制作高手,钟爱本地小黄豆,坚持用火烧日晒的方法,不放任何腐竹精,成品既好看又好吃。在二十多年来日积月累的经验中,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制造技术,让他的腐竹备受消费者欢迎,时常供不应求。一直在想:是什么让他如此热爱传统手工腐竹?制作过程既辛苦又经常熬夜,赚不了几个钱。是什么在背后支持着他,让他坚持二十多年?…… [更多]
伙伴介绍

5.12地震后的幸福反思

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本身是灾民同时一直在当地生活的伙伴李茂慧,为汉源县茶林及莫朵村的“健康村庄”项目工作。过程中,她真切地感受地震那一天,自己、亲人和村民所要面对的一切。四年来,在生活和身心灵重建路上,她每天观察、反思所面对的各种疑问,并以日志方式记录下来,这让她更了解“幸福”的意义。我们尝试节录她三段不同时期的日志,以了解她在灾区的观察与自我反思的心路历程……
[更多]
资源共享
录像分享:感受 "泥路上"
过去三十年,用于提高产量的杂交种子、化肥和农药……难以让农民迈向持续的幸福生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实践生态农业,保留传统农耕文化,近年渐见成效。一群来自西南地区的生态农户亲自向大家倾说...... [更多]
录像分享:"蜜蜂的消失" 中文版
被认为继“絶望真相”后,引起巨大迴响的“蜜蜂的消失”(Vanishing of the Bees),从多角度探讨为何成年蜜蜂大规模消失。为了让大家了解现象背后的生态危机,社区伙伴取得制作者授权,翻译成中文版供内部作教育用途,欢迎伙伴查询索取。我们期待你观看后的反馈、建议及行动。
共读好书:游方场上的阿哥阿妹
听到年轻人的诸多感慨也让我们想起有一位社会学的专家说过"苗族的历史是苦难的历史,他们经历了我们没法想像的困苦 ",在这些苦难面前苗族文化不断的变化,却从未消失。所以,我们也要相信在新一代苗族人的身上有一些宝贵的东西必将以新的形式延续下去...... [请按此下载有关刊物]
共读好书:《让梦想扎根》
《让梦想扎根》是一本经过四年酝酿,厚厚的青年人行动研究笔记。总结了社区伙伴和众多的伙伴机构、协作团队和青年实习生们,在行动中不断对话而集结的一本青年人成长对话笔记。通过多个真实的个人故事,展示青年人发展、可持续生活及社区支持农业的内涵......[请按此下载]
CSA报告:社区伙伴及其合作机构共建的社区支持农业网络分析与展望
2009年后,社区支持农业(CSA)在中国快速发展,特别在北京、成都、重庆、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都出现了新的行动者,各种形式的探索。去年,我们针对北京、广州、广西、四川地域,就当地的CSA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和分析。调查报告梳理了国内CSA的发展历程,也提出了推动CSA可能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此下载报告]

也许您会对以下信息感兴趣:

我们的愿景与使命 / 关于社区伙伴的历史 / 我们出版的刊物 / 基本项目手法─培训协作者 / 我们在哪里工作?
初夏感言

社区伙伴认为,人类若要达至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便必须协力,藉重建本土、社区为本、合作形式的经济体系,以迈向一个简朴、健康及低度依靠原油的生活方式。

~ 社区伙伴管理委员会主席麦哥利先生

欢迎投稿分享
我们都为实践可持续生活而努力,即使是地区和手法不同,但所产生的涟漪效应定能让其他伙伴有所得着。请把你们的故事投进:enews@pcd.org.hk,与我们分享你的经验和反思。题材与项目相关,请提供作者名称、項目背景及相片,字数限3,000以下。
连系 PCD
公開招聘
  项目经理 (广西)
关於我们
  "社区伙伴" 是一个社区发展组织,于2001年5月由 "嘉道理基金会"创办及资助(经由尊贵的麦哥利夫人所管辖的基金部分)。"嘉道理基金会" 成立于1970年,创办人贺礼士嘉道理勋爵一直秉持 "助人自助"的信念。

  社区伙伴相信,每个人不管物质如何匮乏,都有权利和能力与别人、大自然以至整个世界和谐共存,过有尊严而可持续的生活。要维持一个和谐而永续的社区,人身心的康健至为关键。社区伙伴相信,社区要团结起来,反思社区与大自然的关系,重寻传统文化的根。

联络我们
香港总部:
香港尖沙咀漆咸道南117号
崇基商业大厦3字楼
电话: (852) 2458-0011
传真: (852) 2430-7099
电邮: info@pcd.org.hk
邮页: www.pcd.org.hk

项目办公室:
四川项目办公室
贵州项目办公室

  订阅本通讯
如阁下不希望收到本通讯,请按下面的連結取消订阅。
订阅提示:为免本通讯被电邮系统误作圾垃邮件,请把此邮址enews@pcd.org.hk 加到地址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