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ow blocked images and content

  1. Click Not junk / spam button in email clients (e.g. GMail, Yahoo, Hotmail)
  2. Download TalkKing to always display images and links


如果您看不到這個電郵,請按這裡


由於本店的電腦紀錄遺失了部份訂書客人的資料,
煩請於9月至10月期間向本店訂過以下書籍人士與店員連絡:

(可email:info@hkreaders.com或電話:23950031)

1)Invisible Cities     Author: Italo Calvino
2)Essays in Phenomenological Theology    Author: Steven William Laycock
3)Phenomenology and the Theological Turn: The French Debate  Author: Dominique Janicaud and Jean Francois Coutine
4)The Conquest of Bread    Author: Peter Kropotkin
5)Italian Anarchism, 1864-1892   Author: Nunzio Pernicone
6)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ce (Expanded)   Author: G. A. Cohen

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回最上


實現會社成立了!

在序言書室認識的一群友好,一直構思要建立一個能融合二手書店和藝術空間的文化藝術社群。他們懷著滿腔熱誠,嘗試闖進中上環,開拓一個有思想關懷的文化空間,名為「實現會社」。我們相信,面對不斷製造壓抑及宿命的社會,只有具想像力及創造性的交流,才能介入和對抗,最終扭轉社會現實。經過多月籌備,今日終於宣佈:10月25日要開業了!實現會社將進行一個星期的試業,並於11月初舉行盛大的開幕儀式。

由於經營壓力,實現會社歡迎捐款,更希望各位多多蒞臨選購經過精心挑選,包括大量文學、詩集、文學批評、文化研究、哲學、歷史、社會科學、政治、藝術、設計等書籍;另放有各種類型的新舊雜誌、期刊和冊子供免費翻閱。各位序言的讀者聯合起來,來實現會社,給我們最大的加持!

當然不要忘記like實現會社的facebook page: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5%AF%A6%E7%8F%BE%E6%9C%83%E7%A4%BE-The-Coming-Society/124399304329751

「實現會社」資料:

地址:上環皇后大道中222-226號, 啟煌商業大廈, LG4/F, 2室  地圖
電郵:comingsociety@gmail.com

實現會社在試業期間將會舉行各種文化藝術活動,有興趣使用或視察場地的朋友不妨聯絡我們哦~ comingsociety@gmail.com

以下是其中一個:

題目:監察者的終結﹖重塑環境正義研討會
日期:十月二十八日(五)
時間:晚上七至九時
地點:實現會社(上環皇后大道中222-226號, 啟煌商業大廈, LG4/F, 2室)
講者:
劉海龍 (中大地理資源管理系研究生、新界西北研究組),講述濕地魚塘帶的社區面貌與農業論述的誤區
陳劍青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講述重拾基進環境實踐的思想軋跡
與及其他環保團體代表
大浪西灣、南生圍、白腊灣、馬屎埔、黃竹洋一個又一個鄉郊地方被列入要保衛的名單,但與日增長的清單是否代表本地環境保育正在推進當中?
近日,米埔豐樂圍濕地帶的發展申請,因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要與長實合作,容許一種「保育+地產」(conservation-cum-residential development)的公私合營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入主新界濕地,牽起了環保界一次重大分歧。面對環團逐漸視要被監察的環境敵人為合作者,以及十多年的環保專業化令議題的失語,施政報告中又以增加土地供應之名向鄉郊農地及環境大舉進逼,本地的環境正義應從何說起?處於環保運動的轉捩點,我們是時候重新檢視「環保」在這時勢究竟有什麼意義。研討會一起從近年的鄉郊環境爭議出發,思考一些基礎的概念、路線、形勢問題。我們邀得三位在不同崗位推進環保議題的講者,希望凝聚討論,共同檢視當下的環保實踐的論述,重新確立我們環境正義的座標。
主辦單位:土地正義聯盟
聯絡:contact@landjusticehk.org

回最上



唐信的叮嚀:十字路口上的香港社會政策

主辦: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

彼得唐信(Peter Townsend), 一個在過去半個世紀最享負盛名的社會政策學者。他對「貧窮的相對匱乏」、「老年結構性依賴」、「健康的不平等」、「國際貧窮」、「人權」等範圍的研究,都對全球學術與社會政策的討論,起著指標性的影響。唐信教授歷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埃賽克斯大學(Essex University),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的社會政策教授,同時也是兒童貧窮行動組創會主席及費邊社會員。唐信教授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七日因心臟病而辭世,享年八十一歲。
社會政策,不單是公共福利服務的發展和管理,它更是指一套社會管理的藍本,並以此來達成社會目標。社會政策可被定義為社會組織、機構或團體所行使的理念。不論是隱而未宣的,或是公開宣示的,它的目的不是維持社會現狀,就是促進社會改變。
“Fighting Poverty, Inequality and Injustice: A Manifesto Inspired by Peter Townsend”
是Alan Walker, Adrian Sinfield and Carol Walker合編的新書。在向唐信教授致敬之餘,在這個新自由主義猖獗的年代,重讀唐信的社會政策理念更是別具意義。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亦想順水推舟,以唐信的社會政策理念釐清當下香港社會政策的迷思與現實。

1. 唐信的叮嚀:十字路口上的醫療政策
日期:10月23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至4時30分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銀行中心Body Shop對面,電話:23950031)
講者:黃昌榮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教授)
主持:邵家臻先生(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

2. 唐信的叮嚀:十字路口上的階級分析
日期:11月27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至4時30分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銀行中心Body Shop對面,電話:23950031)
講者:馮國堅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
主持:邵家臻先生(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

3. 唐信的叮嚀:十字路口上的福利政策
日期:12月18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至4時30分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銀行中心Body Shop對面,電話:23950031)
講者:余偉錦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主持:李健賢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高級講師)
回最上

商業機構支持藝術發展的心態

日期:10月27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7時30分至9時30分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講者:溫海靈 (Rachel Wan),K-11高級主任 (藝術項目策劃)
主辦:Roundtable
內容:商業機構近年踴躍參與藝術項目,從贊助到自行策劃節目,當中的心態和理念是什麼?作為藝術行政人員,管理一個商場內的藝術展覽場地又會遇到什麼挑戰?
中文大學文化管理舊生會今次會請來任職K-11藝術策劃的溫海靈小姐作為嘉賓,分享當中的心得。

回最上

「17個可能與不可能發生的世界末日」座談會

日期:10月30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
地點:序言書室 (地址:九龍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嘉賓:陳炳釗 (劇場編劇 / 導演)
曾文通@Allpamama Healing Circle (舞台設計師 / 聲音治療師)
龐一鳴 (藝術文化工作者)
甄拔濤 (劇場工作者)
主持:馮程程 (劇場工作者 / 文字工作者)
世界末日會發生麼?世界末日會以甚麼形式發生?世界末日離我們多遠?還是已經降臨?末日──究竟是如何影響着我們的生活?要去南美吸能量?唔幫襯地產商得唔得?幾位嘉賓會與你共同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應付世界末日。
** 同場選讀《十七個可能與不可能發生在 2012的戲劇場景》的精彩片段。

回最上

讀書組:Tom Bingham: The Rule of Law

日期:11月12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至5時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嘉賓:王慧麟
每逢人大常委就《基本法》釋法,法律界人士都高呼:「法治已死」。究竟現在香港人所說的法治是甚麼?從哪裡來?我們一直所講的法治,源自殖民地法律體制,從英國移植過來,卻很少人願意花時間去了解。Tom Bingham是英國前大法官,所說的,就是英國法治的基本價值及原則。要了解殖民地法治的問題,必先了解英國法治。你未必同意Tom Bingham的觀點,但本書卻是最好的起步點。
今次序言書室請來王慧麟為讀者介紹Rule of Law這本書,一同進入文本。希望以4-5次的讀書組一起讀通它,反省法治。今次是讀書組的第一次聚會,歡迎各方朋友參與!

回最上



Quentin Meillassoux: Philosophy in the Making
作者︰Graham Harman
出版社︰Edinburgh University Publishing
出版日期︰2011年8月
售價︰$243 會員價︰$218.70

超驗-超驗哲學!?
18世紀自康德以來,哲學有關於形上學的討論基本已經定形。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奠定了哲學探究的方法及方向。不過,近年在哲學界正在蘊釀一股思潮,07年定名為「思辯實在論」(Speculative Realism)。這一班年青哲學教授揚言,在康德以降的「人類-世界相關關係」(human-world correalation)之內,含有不能否定的真實,而此真實超出人類思維;透過此中的考究,他們試圖一邊進行「批判哲學之批判」,一邊開拓非康德的哲學領域。這書作者Harman 是思辯實在論者先行者之一。在書中他一方面清楚闡釋同行者梅拉蘇(Meillassoux, 巴迪歐徒生)的著書After Finitude 及The Divine Inexistence 以及其他文章手稿,另一方面釐清相關主義及思辯實在論兩者的差異,和思辯實在論的工作。
回最上

Decadence of Industrial Democracies
作者︰Bernard Stiegler
出版社︰Polity
出版日期︰2011年9月
售價︰$265 會員價︰$238.50


在iphone4風糜萬千「科技迷」的今日,思考「科技」與「民主」的關係似乎是最有力的當頭棒喝。這也是哲學家一直關心的問題,從柏拉圖到弗洛伊德、海德格和德里達等,都不乏對「技術問題」的思考,而史蒂格勒承繼了他們的討論,從《技術與時間》三部曲到《懷疑與詆譭》(Disbelief and Discredit)系列,他一直認為「科技」(technique)是一種「語文化」(grammatizaton)過程,以其書寫建構記憶和時間。《工業化民主的衰頹》正是《懷疑與詆譭》系列的第一本,作者以當時(2000年以後)歐洲背景討論科技對個體(individual)的影響。作者認為趨向技術資本主義必定以「工業化民主」(industrial democracy)替代「民主」,將公民或無產階級改造成無身份的消費主義者。作者反思歐洲近二、三十年來的社會經濟形態下的痼疾,例如科技文化工業(如電視台等)對「閒暇」(otium)的大規模生產等。這種「慾望經濟學」(libidinal economy) 必會導致科技對人類記憶和時間意識的毀滅,切斷與「過去」或「未來」的連繫,這種強調「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社會最終也會變成資本主義的極權社會,最後科技資本主義必定和民主社會分家,並反過來扼殺後者。史蒂格勒呼籲人們在科技年代必須爭取記憶,以對智性體驗(noetic experience)的意志來對抗「閒暇」生活的沉淪。
回最上

《性地圖景:兩岸三地性/別氣候
編者︰甯應斌
出版社︰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出版日期︰2011年9月
售價︰$67 會員價︰$53.60

台灣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可說是華語世界最重要的性別研究陣地之一。要認真了解兩岸三地的性別議題一定要借助他們的研究。最近又多了一本新書《性別圖景》,一本有關兩岸三地性別研究的文集。今次仍然繼續以往的傳統,匯集了各種學術的方向,探討不同的題目。比較注目的是今次有來自香港的幾篇文章。例如香港女同盟會主席陳文慧就分析了香港跨性別的處境。事實上性小眾因為受到歧視,所以在社會上都趨於隱密。但如此更使人忽視他們的存在,甚至以為根本沒有。陳文慧透過個案研究,揭露了這些社群的狀況。
回最上

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Tel: 23950031 Website: http://www.hkreaders.com
Email: info@hkreaders.com